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暴力抗法不能搞“下不为例”

来源:网络

9月8日,山东潍坊寿光市人民法院两名工作人员在曹县遭遇严重暴力抗法。央视记者从菏泽市委联合调查组获悉,曹县政协副主席韩保亮已被停职接受调查,涉事5人已被依法刑拘。事件正在调查中。

暴力抗法不能搞“下不为例”

只有法治权威真正得以树立并发挥作用,法院判决的分量才会变得沉甸甸,公平正义才会从纸面走向现实

近日,山东寿光法院两名法官在曹县冻结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时,遭到当地30多人的暴力阻挠,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法院执行难,在这起事件中可见一斑。它有时不仅仅是因为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查,背后还有深刻的社会环境原因。从这件事件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曹县当地相关部门不仅没有尽到对法官执法应有的配合之责,甚至连法官人身安全保护也都没有做到。

司法是中央事权,这是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出台一系列司法“去地方化”举措的理论根基。然而在一些地方,党政领导随意插手司法案件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以保护当地经济发展为名干预司法案件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与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也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格格不入。

在一起案件审理过程中,各方难免会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发生争议,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一旦法院作出判决,当事人尤其是败诉方是没有任何理由拒不执行的。即便是对法院判决不服,也应该在先执行的前提下,依法采取通过申诉等法律救济途径。在一个国家,法院生效判决的既判力能不能得到维护,是衡量这个国家司法有没有权威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法院生效判决变成一纸空文,说小了,是对胜诉当事人权利的侵害和践踏;说大了,是对宪法法律权威的漠视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许多硬措施,例如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联合信用惩戒制度、点对点信息化查控建设等。事实证明,只有法治权威真正得以树立并发挥作用,法院判决的分量才会变得沉甸甸,公平正义才会从纸面走向现实。

如今,随着“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设定,各地法院执行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这绝不允许任何人心存侥幸,用旧的观念应对执法;绝不允许任何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唯我独尊、各行其是。殊不知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解决权大于法的问题,就是要形成全社会信仰法治、依靠法治、维护法治的良好氛围。不论被执行人还是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自觉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依法履行应尽的责任义务,找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发生在山东曹县的暴力抗法事件不能息事宁人,更不能搞“下不为例”,应该尽快查清事实,依法追究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树立司法人员依法办案的权威,凝聚群众对协力破解执行难的支持,增强全社会对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