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如何确定银行明知是借名贷款的?

来源:网络

一、如何确定银行明知是借名贷款的?

1、可以通过判断银行是否审查了贷款申请人的身份、且身份是否与贷款申请书上一致等的方式判断银行是否明知是借名贷款。

(1)银行贷款,首先会核贷款人的真实身份。查看借款用途与借款金额是否相匹配。

(2)实地到借款户家中,看该户实际经营项目与申请借款是否相同,申请借款金额与所经营的规模是否相匹配。

(3)查借款实际去向。通过查看当日传票,对该笔借款实际去向予以核实,如借款被相关连人支取或当时就转给相关连人,以及用于归还他人借款,该类借款都有可能是借名贷款。

(4)查保证人担保意愿。通过实地或电话了解担保人,询问其曾给那些人提供担保,担保金额多少,是否自愿,是谁请其提供担保。查借人家庭成员对借款的知晓情况。通过电话或实地了解借款人的家庭成员,询问其家庭因做什么而申请贷款,共申请贷款多少。做到查询、对实。

2、借名贷款,就是用他人的名义为自己贷款,取得资金。

自己不符合条件或者所需要的资金超过自己能贷款的数额等。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或借条上的借款人就是合同的当事人,要承担还款责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合同仅在签订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对合同外第三人不发生效力。出借人和名义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实际交由第三人使用的,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名义借款人为借款合同的相对人,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偿还责任。

二、不知情被贷款怎么办?

1、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贷款了,可以立即报警处理。

不知情被贷款,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自然人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银行工作人员审查贷款资料时未尽相应的审查职责的,还有可能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

2、贷款人受理借款人贷款申请后,应履行尽职调查职责。

对个人贷款申请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评价意见。

3、冒用他人身份贷款可能会涉嫌犯贷款诈骗罪。

使用欺骗方法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均成立骗取贷款罪。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1)假冒他人名义贷款的;

(2)贷款后携款潜逃的;

(3)未将贷款按贷款用途使用,而是用于挥霍致使贷款无法偿还的;

(4)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无法偿还贷款的;

(5)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改变贷款用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无法偿还贷款的;

(6)使用贷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隐匿贷款去向,贷款到期后拒不偿还的;等等。

三、借名贷款违反什么规定?

1、借名贷款违反了《贷款通则》的规定。

通过“借名借款”取得的款项,事实上是由实际借款人使用,而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必须向银行隐瞒真实的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违反借款合同约定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又属于“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由此,“借名借款”行为显然违反了《贷款通则》的规定。

2、借名贷款涉及三个主体、两种法律关系。

三个主体分别为:贷款人、实际借款人和名义借款人;

两种法律关系为: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名义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借贷关系。

借名贷款,也就是假借他人的名义贷款。利用他人名义贷款有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或是贷款诈骗罪,具体涉嫌犯什么罪,需要法院审理贷款纠纷案件后确定。利用他人名义贷款首先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并不一定会构成犯罪。一旦罪名成立,可能会被判处刑事处罚。对如何确定银行明知是借名贷款的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