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从严执行回避 重在措施落实

来源:网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于今年初公布实施。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为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法律规定,从工作机制上防止和消除少数审判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确保司法公正,树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的一项重大举措。

这项规定从公布至今已经过去几个月了,目前在全国法院落实的情况怎么样?各级法院在执行中采取了些什么具体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对下一步抓好落实还有什么要求?带着读者提出的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祝铭山。

祝铭山首先阐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的重大意义。他说,审判人员回避制度,是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于从诉讼程序上保证司法机关公正裁判案件。但是,由于法律对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较为原则,加上司法实践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审判人员回避制度进一步完善化和具体化,以便于各级法院统一掌握和操作。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法律规定的诉讼回避制度的内容作出了进一步的界定,对应当回避的人员和应当回避的事项都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的公布,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官队伍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目标越来越明确,要求越来越高。全国法院要认真学习,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努力把人民法官队伍建设好。

祝铭山指出,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可以防止审判人员不公正地审判案件。审判人员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如果同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就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偏袒一方,或者受先入之见的影响,不能秉公执法,正确处理案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就有利于使案件得到客观和公正的审判。第二,可以消除被告人以及其他当事人的思想疑虑。如果审判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况而仍参加案件的审判,即使案件审判是正确的,也难以消除被告人及其当事人对审判人员能否公正处理案件的怀疑,影响审判的威信,引起不必要的上诉、申诉。

祝铭山强调,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所以屡禁不止,有的情况还日趋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严格地执行回避制度,对审判人员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他要求各级人民法院的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从严管理,排除障碍,坚定态度,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真正落到实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