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执行案件中老赖的惯用伎俩有哪些

来源:网络

当一个案件法院处理判决书后,并不代表着这个案件就结束了,案件执行程序也很重要。若官司打赢了,被执行人却各种不配合,准备赖掉时,申请执行人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执行法官,并尽量争取法官的帮助,同时收集相关证据。

执行“老赖”的规避执行的惯常伎俩有以下类型:

1、拒不到庭,玩失踪。

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在执行过程中,通过频繁更换住址,远走他处等方式躲避审理和执行,以致执行法院无法通过责令其申报财产、到庭接受调查等方式查明其可供执行的财产,并采取相应执行措施。

2、转移财产所有权,玩净身。

在纠纷的审理、仲裁之前之中,在申请执行之前或执行过程之中,被执行人通过虚假交易、离婚析产、赠与、低价转让,将财产所有权转移至第三人名下或由第三人占有,造成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

3、在财产上设定负担,玩案外人权益。

被执行人为了逃避执行,在不动产、特殊动产等财产上通过设定抵押权、质权等“担保物权”,以及长期租赁权等“用益物权”的方式,使得执行法院在执行程序中无法处分这些财产,即使进行处分也可能属于无益处分,难以满足申请执行的债权。

4、改变财产形态,玩变形。

对于金钱、动产、不动产的执行较为直接,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被执行人为了给执行造成障碍就通过对外投资、购买巨额保险等将原本较易执行的财产变换为投资权益、“期待利益”等。对于投资权益的执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则可能因流拍而无法变现;对于“期待利益”在现行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之下则根本无法执行。

5、虚构债权,玩诉讼。

被执行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通过提起诉讼、申请仲裁、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等合法的形式虚构债权,甚至确认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享有优先受偿权,从而达到分配执行款,阻碍申请执行人债权实现的目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