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医疗事故纠纷如何处理

来源:网络

处理医疗事故纠纷可以采取协商、调解、诉讼方式。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有时间限制,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应当签署协议书。

一、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如下: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6、残疾用具费,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

11、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二、医疗事故的鉴定流程如下:

1、医患双方协商一致共同向市医学会提起鉴定申请,或患方向医疗行政部门投诉由医疗行政部门移交医学会鉴定,或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委托医学会鉴定;

2、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

3、由申请一方或双方交纳鉴定费;

4、医学会通知双方提交陈述书、答辩书及鉴定所需材料;

5、查看相关专科专家名录并选出需回避的专家;

6、对双方认可的专家随机编号,由医患双方及医学会随机抽号组成专家鉴定组;

7、召开鉴定会,医患双方按先患方后医方的顺序各陈述15分钟、专家提问、退庭;

8、专家讨论,出具医鉴结论报告。

综上所述,处理医疗事故纠纷可以采取协商、调解、诉讼方式。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有时间限制,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应当签署协议书。

相关法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四条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者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医疗事故纠纷如何处理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果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网站的其他法律知识内容,也可以咨询本站律师为您解答。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