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刑法的犯罪行为有哪些?

来源:网络

一、刑法的犯罪行为有哪些?

1、所有危害国家主权、侵犯国家领土完整;

2、分裂国家、反对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3、侵犯公私财产的;

4、侵犯他人人身、民主等权力的;

5、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且应当受刑事处罚的。

上述行为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均属于犯罪。

二、犯罪分为哪几类?

(一)理论分类

1、重罪与轻罪。以法定刑轻重为标准作的划分。我国刑法没有明确划分重罪、轻罪,理论上有学者认为,可以考虑将法定刑最低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称为重罪。

2、自然犯与法定犯。

(1)自然犯:在侵害或者威胁法益的同时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抢劫、强奸、盗窃、拐卖人口等。这些行为因违反了社会中的一般伦理道德,因此,古往今来、不分东西,均规定为犯罪。即便是不懂法的人,单凭--般生活

经验也能了解其社会危害性。

(2)法定犯: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代型犯罪。如非法出租枪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非法经营罪。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为即使是法定犯,经过长时期的立法规定、人们内心也形成了遵守的确信,会形成一种道德确信,逐步演变成自然犯。此外,有一些自然犯,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公众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会出现自然犯的非犯罪化现象,例如,赌博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没有被害人的传统的自然犯,随着社会风俗的变化,其适用范围可能限缩。

3、隔隙犯与非隔隙犯。一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有时间或者空间上距离。

(1)隔隙犯:在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罪。可分为隔时犯与隔地犯两种。例如,甲在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乙吃过毒药后,五个小时才死亡。犯罪行为与死亡结果出现之间就存在时间差。

(2)非隔隙犯: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没有时间、场所间隔的犯罪。这种划分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对于隔隙犯,如果犯罪行为完成后,在犯罪结果出现之前可以实施中止行为防止既遂结果出现,进而成立犯罪中止。

4、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

(1)即成犯。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犯罪一旦终了,法益便同时消灭的犯罪。

(2)状态犯。犯罪行为终了后,危害结果继续存在。

(3)继续犯:犯罪行为和危害结果同时持续的存在。

(二)法定分类

1、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我国《刑法》中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即属国事犯罪,其他犯罪则属于普通犯罪。

2、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3、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1)身份犯:是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可以分为影响定罪的身份(真正身份)和不影响定罪但影响量刑的身份(不真正身份)。真正身份犯,贪污罪、强奸罪;不真正身份犯,非法拘禁罪。

(2)非身份犯:不以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故意杀人罪。

4、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1)亲告罪。只有被害人告诉,司法机关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亲告罪不等同于自诉案件,自诉案件的范围要广于亲告罪,亲告罪如果被害人无法告诉的,也可能转为公诉案件。

《刑法》规定亲告罪的原因在于,这种犯罪比较轻微;往往发生在亲属、邻居、同事之间;这种犯罪涉及被害人的名誉,任意提起诉讼可能损害被害人的名誉。

①侮辱罪;

②诽谤罪;

③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④虐待罪;

⑤侵占罪。

(2) 非亲告罪。不允许当事人私下和解,国家(检察机关)应提起公诉的案件。

5、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

(1) 基本犯: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

(2)(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出于基本构成要件的故意或者过失,在实施基本行为时,发生了超过基本构成要件结果的加重结果,因而导致刑罚加重的犯罪形态。

(3)减轻犯:以基本犯为基准规定了减轻情节与较轻法定刑的犯罪。

犯罪分子利用非法的手段实施犯罪,要根据其的具体行为来判定相应的罪名,不同的罪名判定的量刑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刑事犯罪的罪名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轶序罪;侵犯公民人身利、民主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轶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等。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