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欺诈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来源:网络

一、欺诈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1、欺诈他人涉嫌犯罪的,欺诈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别:

欺诈是一种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于故意夸大事实或者虚构想象部分的事实的一个办法,借用此来创造一种能力来进行欺诈来诱使对方陷入一种认识的错误并且与其签订协议或者合同,通过协议或者合同上的约定来履行都民事行为,以此为目的来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刑法》中对于诈骗罪目的规定很明确,形象一点说诈骗罪是骗钱,民事欺诈是赚钱。

二、 遇到消费欺诈该怎么办?

1、遇到消费欺诈,可以与经营者进行协商,也可以找行政机关投诉,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多数情况下,欺诈人主观上的欺诈故意十分明显,也易于认定,但在少数情况下就很难认定。比如销售者出售产品,向消费者陈述时,销售者并不肯定陈述的真伪,但仍向消费者作出陈述,以致因陈述事实的虚假性而导致消费者陷入错误。在这种情况下,陈述的一方,即销售者具有欺诈的故意,因为销售者不能判定其陈述的是否真实,也就不能以真实的事实陈述给消费者。在陈述时,销售者应当知道该事实若是虚假的,会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因此,这种情况可认定销售者具有欺诈他人的故意。

2、商场出售过期商品,肯定构成欺诈。

至于商场提出的消费者购买时不可能不注意到商品的保质期,消费者购买过期商品,要么是疏于注意义务,要么是牟取不当利益的抗辩理由,法律并没有规定销售者购买商品时必须履行注意义务,必须检查商品的保质期,事实上法律也不可能强加此项义务给消费者。

欺诈行为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罪,公民、单位在遇到欺诈情形的时候,首先可以结合现行法的规定,判断自己陷入的是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纠纷。对于属于刑事纠纷的情形,需要收集相关证明特定的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证据,然后带着这些证据到公安机关报案。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