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涉及个人隐私的公开宣判不公开审理可以吗?

来源:网络

一、涉及个人隐私的公开宣判不公开审理可以吗?

是可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行政诉讼法第80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二、我国有关个人隐私的规定有哪些,都在哪些法律条文上有记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三、个人隐私和个人隐私权的区别

个人隐私和个人隐私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个人隐私是客观存在,而个人隐私权则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各国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因此,各国个人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在保护个人隐私权利方面加大了力度,因此,个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趋同化的趋势。个人隐私是一种客观事实,无论是静态的个人隐私,还是动态的个人隐私。

无论是先天的个人隐私(譬如身体上的隐私),还是后天的个人隐私(譬如违法犯罪记录),都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各国在立法过程中,对个人隐私保护范围不同,因此,个人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有所不同。

四、互联网上个人隐私的保护

互联网络时代保护个人信息至关重要。自然人在互联网上的所有活动都会留下印记,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则会充分利用用户留下的电子印记,了解自然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人的消费偏好以及自然人的活动轨迹等。

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如果对互联网络的数据搜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那么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就会利用自己搜集到的信息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客观上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合上面所说的,个人隐私对于自己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不管是否这个人有罪行,那么执法人员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来进行,但可以不公开审理,但是必须要进行公开宣判,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一个案件可以更快的处理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