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民事调解中存在哪些问题还需要改进

来源:网络

民事调解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相关法规规定了六类案件应在开庭前先作调解,调解范围狭窄,法院的调解率低下,纠纷当事人对调解存在误区等。接下来,若悠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知识的讲解。欢迎大家阅读。

一、调解范围狭窄。

虽然最高院公布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合伙协议纠纷、诉讼标的额较少的纠纷等六类案件,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先作调解,但有些法院仍局限在对离婚、赡养等几类案件的审理中、调解上,而非普遍适用这一程序。

二、调解率降低。

大多数法院民事调解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过去一般法院民事案件调解率约在60%-70%,而目前一般保持在30%-40%,有些法院甚至更低。这一现状与民事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司法为民的要求并不一致。

三、陷入调解误区。

一提到调解,就是想方设法做原告的思想工作,原告放弃部分权利,结果是被告不按调解协议履行,原告不得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样,不仅增大原告的诉讼成本,也不能及时充分地保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义务方钻法院调解的空子,不利于树立法院的威信,更不利于倡导诚实守信这一社会公德的形成。

四、客观上法官无时间和精力去调解。

目前,法院系统都实行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法官的时间受流程管理控制,庭前法官一般不会见当事人,当事人也无法打听到承办法官,法官仅在庭上组织调解,这种调解大多数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另外,近几年来基层法院退居二线及退休审判人员增多,而法院编制已满,法律院校的大学生进不来,加之司法考试难度大,造成一线审判人员紧缺,现有审判人员一年人均要审结100多件民事案件,很难有时间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