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证人证言会给犯罪嫌疑人看吗

来源:网络

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刑事案件的证据有很多,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犯罪嫌疑人对证据的掌握有利于在案件审理的时候进行应答,那么证人证言会给犯罪嫌疑人看吗?下面由若悠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证人证言会不会给犯罪嫌疑人看

首先,从现有法律角度分析,律师在会见过程中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示证据供其阅看的行为法律没有明文禁止。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辩护人享有会见权及阅卷权,这是律师了解案情,履行辩护职责的基本前提。但是,法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在开庭之前是否有权了解案情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也就是说,认定律师在会见中不得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示证据,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没有任何依据。从法理分析,对于个人权利,法不禁止皆自由。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过程中不可出示证据供其阅看,则这种行为就不应当认定为违法。

其次,从法理角度分析,刑事案件的证据认定程序应当比其他案件更为严格。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应当在开庭之前提供证据,同时法庭会将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送达对方。开庭中,如果当事人当庭提供之前没有提供的证据,对方当事人可以拒绝质证,法庭一般会休庭以便对方当事人核实。这一做法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采用的证据规则。按照一般法理,对犯罪的认定程序应当比一般民事案件更为严格。律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如果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过程中不能向其出示证据,就是封死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了解案情的最主要路径,等同于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对案情全然不知的状态下走上法庭。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尚且有权在开庭前了解案件相关证据,而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反而没有这种权利,这种做法显然与程序正义观念和一般法理不符。

再次,从实践角度分析,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过程中向其出示证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自行辩护权的基本前提,也是律师履行辩护职责的应有之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刑事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这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权和律师辩护权的法律基础。根据这一条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是其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然而,行使辩护权的前提是了解案情,知晓包括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物证等在内的所有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在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往往只了解自己的口供,而对其它证据往往不了解甚至毫不知晓,其了解其它证据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庭审中公诉人的出证。应当说,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大多数并非法律专业人士,有些甚至文化层次极低,在庭审一次性的出证过程中,很难完全理解证据的意义所在。因此,如果辩护律师不能在之前的会见中向其出示证据,帮助其了解案情,就会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对证据及案情全然无知的情况下接受审判,这使得法庭上被告人无法行使辩护权,也使得庭审过程流于形式,失去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基础。

二、对证人证言的认证

首先,要注意证人证言的来源是否合法,也就是对证据能力的审查,看它是否有准入资格。要强调自愿性原则,看证人是否自愿作证,还是公安人员采取逼供、诱供、欺骗的方法取得证据。用非自愿方法取得的证言,属于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应一律排除。这是由言词证据易变化、易受取证方式影响的特点决定的。

其次,要注意审查证人与被告人或案件结果有无利害关系。与被告人或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作出的关系到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言,它的证明力有限,不能单独作为证据使用,必须有其他的证据进行补强。

再次,要考虑证人作证时是否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如威胁、引诱),证人的品格是否良好,有无劣迹等等。这些因素要综合考虑,以判断证言真伪。

最后,要注意言词证据之间合理矛盾的存在。如果多个证人之间,证人与被告人或被害人之间,就同一事件的任何细节的回忆和描述都相当一致,这是不符合人的记忆规律的,尤其是人们在遇到突发的事件时。许多案件中常见就某一情节,多个言词证据之间存在不少矛盾,有时矛盾还比较大,如对同一辆车的回忆有人说是红,有人说是绿,但只要能证明同样的时间和地点确有这样一辆车存在,并与其他的证据相印证,这样也可以达到证明标准。其实这种有矛盾的言词证据,证明力反倒较强。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排序规则大致是:与被告人有亲属或密切关系的人的证言小于普通证人证言;内容稳定一致的证人证言优于内容不稳定的证言。多个证人或证人与被告人、被害人同时就某一情节作证时注意允许合理矛盾的存在,过于一致的言词证据证明力反倒较低。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问题进行的解答,在实践中司法机关是不会主动将证据给嫌疑人看的,但嫌疑人可以委托律师查阅案卷,这样对证据就会有所了解。欢迎到若悠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