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法律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民事) 案件的范围和时间有何限制

来源:网络

当事人在觉得自己的判决、裁定存在错误的时候,可以向原级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是再审案件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并且需要当事人在一定的法律时间内进行申请,超过时间和范围法院是不会受理的,跟着若悠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法律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民事) 案件的范围和时间的限制规定

对已生效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和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及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二年内提出。此外,当事人申请再审不影响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一、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修改的主要内容

民事诉讼法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主要涉及七个方面的内容

1.适当调整了申请再审管辖一律“上提一级”的规定。现行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4月9日通过,并于当日公布施行,根据1991年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既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实践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多头申诉,反复申诉,法院反复审查。所以2007年修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时,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内容之一就是删去了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规定,保留了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明确将申请再审管辖一律“上提一级” 。“上提一级”代表多数申诉人的愿望,但也带来了上级法院任务量的巨大攀升,引发上级法院审查再审申请的质量危机等问题。考虑到“有的当事人不愿意到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特别是地域跨度较大的边疆省区这种情况更为突出”。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进一步完善了申请再审管辖制度,规定了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或者双方当事人为公民的案件,也就是通称的两类案件,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细化了再审事由。再审事由对于申请再审案件来说意义非凡,理由在于当事人只能以民诉法规定的再审事由提出民事再审申请,民诉法没有列举的事由就不是我国民事法律承认的再审事由。原民诉法第179条第1款第2项规定了一项再审兜底事由,即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179条第1款第5项规定“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本次民诉法修改删除了管辖错误事由与程序性兜底事由,并将第5项事由中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限定为“主要”证据。从现在规定的再审事由与原来的再审事由相比较来看,本次民诉法的修改限制了一部分案件进入再审。另外本次修改还将原来的15项再审法定情形修订为13项,再审事由落列更加精炼和明确。

3.删除了决定再审的民事裁定书一律由院长署名的规定。按照2007年民诉法规定,申请再审应当向作出生效裁判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后可自己再审也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而当事人申请再审和检察院抗诉并不必然说明原审错误。案件经过再审以后,存在改判情形也存在维持原裁判情形。修改前的民诉法第185条规定,启动再审的民事裁定书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由于再审裁判由合议庭署名,而认为有错误进入再审的民事裁定书则由院长署名,因而出现了所谓“小法官改了大法官意见”的弊端。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出现,本次民诉法修改删除了原民诉法第185条中“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规定。

4.增加了检察监督的方式。本次修改一是增加了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方式,检察机关可以采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对民事诉讼进行监督。(具体规定详见民诉法209条)二是增加了检察监督范围,即检察院可以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调解书予以监督;(具体规定详见民诉法208条)三是增加了监督手段,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时可以调查核实证据。(具体规定详见民诉法210条)

5.确立“法院纠错先行、检察监督断后”模式,完善有限再审。本次修改前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次数、级别没有限制。本次民诉法修改后规定,当事人不服原审裁判的,应当首先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处理完毕后,才能向检察机关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起案件经过一次申请再审,一次申请检察监督后,不得再行申诉。

6.缩短了申请再审的期限。2007年民诉法规定了“二年”外加“三个月”的申请再审期限。本次民诉法修改将申请再审期限调整为“六个月”外加“六个月”。

7.调整再审一律中止执行规定。修订前的民诉法规定启动再审一律中止原裁判执行。本次修改规定以中止执行为原则,不中止执行为例外。对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以及劳动报酬等情形的,可以不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

二、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立案受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审监程序司法解释),结合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的受理条件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申请再审期限。对于依照普通再审事由申请再审的,申请再审期间由客观标准确立,自裁判发生法律效力次日起计算,为6个月。对于四类特殊再审事由(即民诉法第200条第一、三、十二、十三项规定的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原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据以作出原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四项情形),申请再审期间由主观标准确立,为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6个月。

申请再审期间的性质为除斥期间,是指权利预定存续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一旦期间经过,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便当然消灭。当事人申请再审日期应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之日为准,比如有的当事人提出申请后由于再审申请书书写不合格,应该写明的事项没有写明而要求其补正的,应以当事人提出再审申请之日为申请日,而不能以补正后再交来申请或者材料的日期作为申请日期。

2.具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再审事由。当事人认为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有错误的,申请再审时,应当指明其再审申请具有民事诉讼法第200条所列明的一项或多项再审事由。

3.申请再审的管辖。申请再审的管辖分两类案件的管辖和非两类案件的管辖。对于两类案件,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而非两类案件,当事人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因此两类案件的确定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民诉法规定两类案件是指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案件及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省高级法院民事再审审查工作若干实务问题(二)对如何理解两类案件作出了规定。

<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