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土地出让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吗

来源:网络

在土地出让的过程里,有非常多的纠纷,当遇到这些纠纷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若悠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

因土地出让合同中属于出让方、受让方协商一致,体现平等主体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纠纷时,合同的任何一方均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或依合同约定申请仲裁。由于土地出让合同的订立、生效、违约责任等借鉴了民事合同的一般原理和制度,因此适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来解决土地出让合同中的一些纠纷。如:因土地的交付、出让金的缴纳、不可抗力、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发生纠纷,受让方、出让方都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依照民事法律规定予以审判或仲裁。

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因土地出让合同中体现国家监督权、管理权、制裁权的内容而发生纠纷时,受让方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在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中,有很多内容是法律的义务性规定,体现着国家对土地的监督权、管理权和制裁权。如:受让人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利用土地;出让人可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依法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需满足一定条件等。因收回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延续登记、征收土地闲置费等引发土地出让合同纠纷,受让人有权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也有观点认为,这类纠纷已不是土地出让合同纠纷,因为出让方并不是依据土地出让合同,而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作出了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如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行政处罚决定等。土地使用者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土地出让合同包含着很多法律的义务性规定,使得这一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有所区别,体现了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当土地出让合同出现纠纷时,应当赋予受让方更多的法律救济途径,允许受让方直接依据土地出让合同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实施行政处罚

如果受让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出让方(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除了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或申请仲裁,要求受让方承担违约责任以外,还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直接实施行政处罚,强制受让方履行合同。如:受让方未按照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进行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县土地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实施警告、罚款、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等行政处罚,这体现了国家的监督管理等行政权力。

请求“继续履行”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受让方逾期未全部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出让方未按合同规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受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请求赔偿。”但是《暂行条例》没有规定是否可以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实践中,土地出让合同的违约责任一般是缴纳滞纳金、解除合同、收回土地、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也未涉及“继续履行”。请求“继续履行”,是指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另一方请求国家公力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以实现合同的预期目标。因此,为保证有效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这一合同目的的实现,应当允许土地出让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有权请求对方“继续履行”。

<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