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民事诉讼被告可以代理原告起诉吗

来源:网络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纠纷行为,那么对此很多人都会采取诉讼的形式进行解决,对诉讼来说由于由于某些原因会需要请一些代理进行处理,下面若悠网小编就为大家解释一下关于民事诉讼被告能不能代理原告起诉的问题。

民事诉讼被告可以代理原告起诉吗

正常情况下被告人是不能代理原告人参与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的,被告人代理原告的陈诉可能会对原告权益产生影响。这将十分不利于法院对案件的真相进行查证。

身份的排斥性与优先性

民事诉讼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和第三人。所谓当事人,是指以自己的名义,就特定的民事权益争议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权的人及其相对人;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委托,代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人。在同一个案件中,原告和被告的身份具有排斥性,同一个主体不能既是被告又是原告,也不能即是原告又是被告。诉讼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即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诉讼,不能超越当事人身份的排斥性,诉讼代理人不能作为原告又代理被告,也不能作为被告而代理原告。一个主体既是当事人又是其他可排斥性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时,当事人的身份具有优先性,只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诉讼,不能以诉讼代理人身份参与诉讼。本案中,张大作为被告与其母亲王某某作为原告的身份具有排斥性,被告张大作为原告王某某的诉讼代理人与自身作为被告的身份具有排斥性,而张大的被告身份优先于作为原告王某某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张大只能以被告身份参与诉讼,而不能再以其母亲王某某的诉讼代理人身份参与诉讼。

实践中缺乏操作性

如果允许被告作为原告的诉讼代理人,则该被告坐被告席时与原告的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冲突,坐原告诉讼代理人的席位与被告身份冲突,更不可能一会儿坐被告席,一会儿坐原告诉讼代理人的席位,这样势必造成诉讼参加人的身份混乱和法庭的混乱,法院也无法确定该主体的席位。

相关法律的立法精神

从现行法律来看,三大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的近亲属可以作为诉讼代理人,但基本是原则性规定,还没有专门一部法律规定来规范近亲属作为诉讼代理人,而有专门法律规定对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进行规范;律师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作为诉讼代理人应不超越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的规定,可以参照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的法律规定进行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办理委托事务的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或利益冲突的,不得承办该业务并应当主动提出回避,参照这些规定,近亲属不能作为具有排斥性身份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也不能作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或利益冲突的诉讼代理人。

利益的冲突性

原告与被告的利益具有冲突性,多个被告之间的利益也具有冲突性。在本案中,被告张大与原告王某某存在利益冲突,六个被告相互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如果允许张大作为原告王某某的诉讼代理人,有可能会损害张大自身的利益,也可能损害原告王某某的利益,更有可能损害其他被告的利益。

民事诉讼中错列被告和第三人的处理

1、司法处置总要以法律为依归,如果原告列被告没有程序法上的依据那就应该予以裁定驳回起诉或者不予受理。如果只是误写了名字,遵循司法便民和司法效率原则,那就要求原告予以更正继续审理为宜。复杂的是列被告在实体法上的依据,因为不同的法律关系就有不同的责任承担,被告的正当与否就有很大的差别。

针对列错的情形,如本应该列雇主为被告却将雇员为被告,此种场合被告是明确的,但是却与本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是否意味着就应该予以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在未受理的场合,因其列错被告而不予受理既符合民诉法的任务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也符合公正、迅速、经济的解决民事纠纷的目的。但是在受理的场合下,是裁定驳回起诉抑或是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就是一个问题,是程序优先的处理还是实体的裁判好像都能找到理由。一个列错的被告很难说的上与“本案”(而不是原告)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同样的一个错列的被告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很难得到支持。从诉讼经济而言,裁定驳回很显然更符合效率原则,因为其可以节省被告的诉讼成本。但是从诉讼流程而言,审查是否具有直接利害关系是在立案阶段,立案阶段的司法处置在于受理或者不受理。在已经受理的场合下,虽说司法处置的主体是法院而不是法官个人,但是流程化的管理也影响着法官思维,更何况从法理上而言对法律问题唯一正确的解答只是存在于形而上学之中。

针对多列被告的情形,其与列错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多列是部分的列错,也是属于错列,司法处理一般是原告对多列被告的撤诉,但是特殊的是在原告坚持不对多余被告撤诉的情况下,以判决驳回原告对其诉讼请求的居多,而先予以对列错裁定驳回的少,很难说哪种处置方式的错误的,往往正确的答案是来自于上级法院的裁判理念。

针对少列被告的情形,基本思路是追加被告。但是诉讼是一个三角形结构,追加被告是原告申请还是法院依职权,被告有无权利申请追加被告。同样的司法处置的依据终究得依据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七十三条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通知其参加;当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加。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应当进行审查,申请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理由成立的,书面通知被追加的当事人参加诉讼。依据该条司法解释,追加被告的前提条件是原有被告与被追加被告对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在必要共同诉讼场合,对追加被告既可以是原告申请也可以是法院追加,在法院依职权追加的场合从文义上理解是排除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利的,这也是任何权利都有边界的应有之义,当事人权利行使必然收到限制。在原告申请追加和法院依职权追加没有异议的情况下,被告是否有权申请追加被告。关于这一问题,法律明确了追加被告的前提是原有被告与被追加被告对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允许被告追加被告违反不告不理原则,但是又没有法律予以禁止性规定。从法律解释而言,法律原则虽然一般不适用,但是其是法律的构成部分,原则是基础,反映的是法的一般价值取向,违反法律原则是不被允许的,但是法律原则本身又是有限度的,法律规则本身会作出例外性的规定,这些例外性的规定就是对法律原则的约束,其构成了和谐整体的法律规范体系。因此对于违反法律原则的追加被告应该有具体的法律规范依据。也就是除非法律规则有明确规定,否则被告无权追加被告。

2、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问题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比较困惑的问题,特别是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问题更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因此,被告型第三人设立的目的在于纠纷的一次性解决,本质上是将不同的法律关系引入同一个诉讼中,使责任承担发生转移,第三人承担责任。被告型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是一个发现真正责任主体的过程。正是因为被告型第三人的地位类似于被告,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其可以申请参加,但是实际中自行申请参加的很少,通常是法院通知其参加。一个问题是被告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在原告没有诉讼请求下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法院通知其参加不符合不告不理的原则。正是因为如此,被告型第三人的追加在实践中更是疑惑重重,不追加无法直面明确的法律规定,追加又显得超出原告的诉讼请求。是追加还是让当事人另行诉讼,实践中处理差异很大。更多的情况是在有些情况下,原告诉讼时就在诉状上列明第三人,从法律规定而言,被告型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是自行申请或者法院追加,原告有无权利申请,从理论上而言,应该赋予其这项权利,因为民诉法并没有作出禁止性规定排斥原告列被告型第三人,且允许原告列被告型第三人更符合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亦更符合设立被告型第三人的目的。

从上文中大家对于民事诉讼是否可以被告代理原告起诉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若悠网小编提醒大家在日常中对于一些民事纠纷来说,首先可以采取的是协商进行解决的方式,实在不行再进行诉讼,这样才更为的好,更多问题,也可以到若悠网咨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