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劳工

工资税率计算公式

来源:网络

一、工资税率计算公式

工资税率计算公式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来确定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首先,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个人工资收入减去起征点,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工资收入-起征点

2、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对应的税率表,根据该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

根据适用的税率计算税款。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对应的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也根据税率表确定。

计算公式:税款=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4、最后,计算实际到手工资。将个人工资收入减去应缴纳的税款即可得到实际到手工资。

在计算工资税率的时候,需要根据法定的计算公式来予以计算,并且不能偷税漏税,否则会收到相应的处罚。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二、二套房的税率计算公式

二套房的税率计算公式:

买方缴纳:

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购买非普通住房、二套及以上住房,以及商业投资性房产(商铺、办公写字楼、商务公寓等),均按照3%的税率征税。

2、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3元。

3、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05%。

卖方缴纳:

1、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3元。

2、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05%。

3、土地出让金: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

4、解困房: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

5、商品房:土地出让金按基准地价×3%×未交土地出让金的建筑面积。

6、分摊费用:成交价/总面积×分摊面积×10%(10楼以下)成交价/总面积×分摊面积×20%(10楼以上)。

7、个人所得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房改房自用满五年,且是唯一生活用房的免征)。

8、营业税及附加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5.5%。

法律依据:

《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第十条

房屋权属登记依以下程序进行:

(一)受理登记申请;

(二)权属审核;

(三)公告;

(四)核准登记,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本条第(三)项适用于登记机关认为有必要进行公告的登记。

三、企业所得税率计算公式

所得税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前款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本通知第一条所称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所称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法律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九条

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工资税率计算公式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