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劳工

退休返聘人员个税计算

来源:网络
一、退休返聘人员个税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返聘工资收入-起征点(目前为5000元/月)。退休返聘人员个税计算与普通在职员工个税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规定。以下是退休返聘人员个税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定所得类型:

退休返聘人员的收入通常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类别。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返聘工资收入-起征点(目前为5000元/月)。

如果返聘人员同时有其他收入,如养老金、补贴等,这些收入也需要计入总收入中。

应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应用相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中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3%到45%不等,具体税率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考虑专项扣除和减免:

如果退休返聘人员有专项扣除(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或享受其他税收减免政策,需要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中,退休返聘人员的个税计算可能会涉及到具体的合同条款、工资支付方式等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对个税计算有疑问,可以咨询税务专业人士或使用个税计算器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退休返聘人员如果同时享受养老金待遇,那么养老金部分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只有返聘后的工资收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如果返聘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是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那么个税计算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二、如何计算退税还是补税

计算是否需要补税或者退税,主要依赖于你的预缴税额(已经缴纳的税)和应纳税额(根据税法应该缴纳的税)之间的差别。

首先,你需要知道你的全年的收入总额,然后减去允许的扣除和免税额度,得到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根据适用的税率表,可以计算出全年的应纳税额。具体的税率和扣除额度,需要参考你所在地的税法。

然后,你需要计算你全年已经预缴的税额。这可能包括你的雇主代扣代缴的税,或者你自己预缴的税。

最后,比较预缴税额和应纳税额。如果你的预缴税额(比如,你的雇主每月代扣代缴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那么你可以申请退税;如果你的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那么你需要补缴差额。

请注意,具体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因地区和个人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八条

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要求退还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不包括依法预缴税款形成的结算退税、出口退税和各种减免退税。

退税利息按照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当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第七十九条

当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税款和利息先抵扣欠缴税款;抵扣后有余额的,退还纳税人。

三、怎样退税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退税的操作步骤如下:

下载个人所得税手机app,然后按照页面提示完整注册,并登录到个人账户。

在个税app首页的“常用业务”里面找到“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然后点击进入。

进入综合所得年度汇算页面后,进行简易申报,按照页面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填写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也可以选择一键带入快捷填报。

提交综合汇算结果。

确认结果后,点击“申请退税”,按照提示添加银行卡信息,等待审核处理完成退税。

如果年度汇算清缴结果显示平时预缴的税费有多的,那么在汇算清缴后就可以领到退税金额,但是如果平时预缴的税费和汇算结果的应缴税费是相同的,那么就不会有退税,另外如果平时预缴的税费要少于应缴税费,那么纳税人还可能需要补缴税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查看了上文内容如果对退休返聘人员个税计算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会有专业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