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劳工

工资增长机制的核心是“集体协商”

来源:网络

    有报道说工资增长机制可能会推迟出台。劳动力定价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国家立法规定最低工资、劳动者集体谈判或协商、个别谈判。在这些次级机制中,集体谈判居于核心、中枢地位。

    我国劳动力价格总体水平偏低、劳动关系对初次分配的公平性贡献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诸多原因中,劳动力定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劳动者参与定价的权利保障不足,是主要原因。因此,人们对政府主导的工资增长机制立法充满了期待。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工资增长机制可能被推迟出台。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统计局和全国总工会共同参与制定的《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议》,即俗称的“工资九条”,被认为时机不太成熟而可能暂时搁置。

    诸多的担忧、疑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具体到工资、劳动者待遇等问题上,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劳资双方共担共享、公平合理、两利双赢的劳动力定价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劳动激励机制,而不仅仅是“工资增长机制”。

    在机制的定位和功能的配置方面,需要确立上述劳动力定价机制。通过该定价机制进而形成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全社会性的劳资共担共享、公平合理、两利双赢的各种机制。在经验层面考察,人们发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价格的总体变动趋势是增长的,但是,在制度逻辑层面,不能认为只需要确立增长机制,而不需要确立适度的风险负担机制。

    相对公平、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在社会一次分配领域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功能,而且在抵御经济波动所导致的衰退、损失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当然,劳动者的待遇涉及的是生存权层次,具有一定的优位性,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均应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产业层次复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占较大比例的历史阶段,需要强调劳动力定价机制职能的全面性、科学性。

    在价值目标层面,需要注意长期的、全局的、根本性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统筹兼顾。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环保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银行加息以及国外经济衰退等影响引发的内外需回落,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明,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亏损。企业大面积亏损,必然引起就业和稳定问题,就业比改善待遇更为紧迫。与之同时,低工资、低劳权、低社保与过度依赖外贸、抗经济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在应对当下困难时,必须兼顾根本性问题的解决。

      在劳动力定价机制的路径、技术层面,我们需要在经验和逻辑两个向度形成总体方案。定价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国家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进行底线干预;劳动者联合起来,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或协商;个别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的个别谈判。在这些次级机制中,集体谈判居于核心、中枢地位。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已经在技术上,对“集体谈判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劳动力定价机制”,给出了清晰、深刻、彻底的论证。

      综上,我国急需建立和完善的是上述劳动力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在人权法、宪法、社会法诸层面,均有规范依据;在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诸学科,均有足够的理论支撑。进一步改革关键在于理性、智慧和勇气。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