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劳工

各省份有关中夜班津贴的规定

来源:网络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是有规定的,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加班,那么各省份有关中夜班津贴的规定?下面由若悠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各省份有关中夜班津贴有什么规定

一、上海(17年未涨,一夜4.4元吃泡面都不够。。。。)

上海市劳动局、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财政局关于调整中、夜班等津贴标准的通知

(沪劳综发(95)7号)

各区、县劳动局,人事局、财政局,各有关局(公司):

为了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根据市府【1994】90号令《上海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规定》中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物价指数变动的实际情况决定对本市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中、夜班等津贴标准作相应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从事中班工作到二十二点以后下班的,中班津贴标准调整为二元二角。从事夜班工作到二十四点以后下班的,夜班津贴标准调整为三元四角。从事夜间连续工作十二小时的,夜间津贴标准调整为四元四角。

2、五点前上班的早班职工的早餐补助费,调整为八角。

3、正常日班在夜间值班的夜餐费,值班到二十二点以后的,可发给二元二角。通宵值班不睡觉的,可发给三元四角。

4、事业单位津贴提高部分所需的资金,仍由原渠道列支。

5、上述调整津贴办法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二、江苏(17年未涨。。。)

江苏省劳动局、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中、夜班津贴标准的通知

(苏劳薪[1995]23号、苏财工[1995]112号)

(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日)

近几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原制定的中、夜班津贴标准明显偏低,为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稳定中、夜班职工队伍,调动职工积极性,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对中夜班津贴标准作如下调整:

1、三班制的中班津贴为5元,大夜班津贴为6元;

两班制的夜班津贴为5元;

常日班职工因生产(工作)需要,生产(工作)超过23点的发夜班津贴5元。

在夜间(晚八时至次日晨七时之间)工作不足三小时的不发夜班津贴。

2、企业可在上述标准范围内,结合本企业工资制度,自主决定执行的标准和形式,其财务处理仍按原渠道列支。

3、本通知自文到之日起执行。

三、河北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提高企业岗位津贴、夜班津贴标准的通知

(冀劳社[2008]50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冀企业:

根据省政府《关于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的意见》(冀政[2008]60号)要求,现就调整提高我省企业岗位津贴问题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1、岗位津贴标准。本次调整提高标准的岗位津贴是结合我省原有的岗位津贴范围和现实企业生产作业特点而制定的。具体岗位津贴标准及适用范围见附表。

本通知规定的行业及岗位以外的岗位津贴,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和承受能力,本着关爱职工,收入分配向苦、脏、累、险、害一线岗位倾斜的精神,按照本通知执行。

2、夜班津贴标准。轮班性生产、作业岗位:前夜班(含20点以前上班,20点至24点工作4个小时或接近4个小时)10元/班;后夜班(0点至8点上班,工作4个小时以上)12元/班。前夜班和后夜班连续上班超过10小时的,20元/夜。

值班性岗位的夜班津贴:10元/班。

3、岗位津贴、夜班津贴发放范围为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的在岗职工,按实际出勤工作班数计算。

4、岗位津贴和夜班津贴是补偿劳动者在特殊岗位、特殊劳动条件下的额外或特殊劳动消耗而实行的一种工资补充形式。企业对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劳动者发放的津贴不得低于本通知规定的标准。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落实各种津贴支付规定的监督检查,对拒不执行的,按工资支付的有关规定予以纠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劳动监察条例》规定予以处罚。

5、资金列支渠道:因执行本通知规定而增加的工资支出,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的企业,今年在基数外单列,以后核入工资总额基数;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相应增加协商总额;其他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6、本通知所列各项津贴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

本通知从2008年8月1日起执行。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各省份有关中夜班津贴有什么规定”问题进行的解答,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关于夜班津贴的规定是比较多的,劳动者可以查询自己所在地的规定。欢迎到若悠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