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劳工

资产荒下的三件事:房价,汇价,金价

来源:网络

“要把手里的这套房子卖掉吗?”

全国拥有数套房的某财富管理机构总裁陆女士这样问。过去几年她买了好几套房子。因为工作忙,她没时间“倒腾”房产,几个月前本想出手杭州的房子,结果发现G20之后,杭州的房价又涨了;她在上海的房产也是,一不留神就涨了好几百万。

她应该为此高兴吗?要继续看着手里的房子升值吗——即使涨了这么多——如果有一天房价跌了呢?

如果把房子卖掉还能投资点啥呢?房产之外,陆女士拥有600-3000万元可投资资产。作为专业人士,她目测了一遍当下股市、基金、外汇、黄金等资产类别的收益表现,又把目光投回了房市。

但,心里还是不踏实,一些惶恐,一些不安。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感觉。不仅是这些私人银行眼中的高净值客户。即使是一般中等收入人群,对此也充满疑问。他们的可投资资产也许只有几万,或者10多万乃至上百万元。他们可能已经拥有一套仍在还贷的房产,或许还在为首付奋斗,他们身在北上广或者二线、三线城市,但困惑似乎是一样的:房子还能买吗?如果不买房子,手里的钱——不管是多是少,又该如何跑赢通胀,获得增值?

一种难言的焦虑感在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中蔓延。尤其是中产阶层,他(她)好像“病了”,得了财富焦虑症。

“资产荒”下三件事:房价、汇价、金价

“房价涨得邪,没房的绝望,有房的心慌;没想到的是,有些开发商同样如此。”市场唏嘘不已;流动性过多,市场太拥挤,机构与资本在抱怨优质“资产荒”。

房价还会涨么?在南京、杭州、在苏州,在济南,曾经久违的字眼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限价、限购、严打捂盘……一些被认为恶意炒作房价上涨和虚假信息的人被拘留,房价上涨已经引发新一轮的调控,而且正在波及更多的城市。

面对高房价,人民日报也出来喊话了,其微信公号发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也将无家可归》。明示:当努力奋斗还不如投机房产,就可能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但“房产升值秒杀努力工作”之现象又让一些刚步入中产的人士顿生挫败感。

李先生是一名基建工程师,曾经在某国有企业的工程项目部负责安全工作。年过4旬的他在完成一定财富积累后,去年辞职开始自己做工程。刚买了新车且拥有五、六百万元存款,但焦虑感时时困扰着他。

据李先生介绍,目前其名下有一套房产用于自住,同时在北京郊区还有几百平米的宅基地。他说,在妻子眼中,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在北京房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不少朋友和同事都在2010年前后买了房,虽然也曾有这种打算,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搁浅,就此夫妻俩还曾生过气。

“也想过改善一下家里的住房条件,但是目前这房价太吓人了,不敢轻易入手。”考虑到还有郊区的宅基地,一路上涨的房价使得李先生最终放弃了换房的想法。

辞职后,李先生每年有近百万元的收入,但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工程越来越难做,不但利润稀薄,三角债等信用风险更是不断打消着他的积极性。而仍未回本的股票投资使得他在今年不温不火的行情中保持着夹杂着悲观的理性。

“现在的确比较纠结,也比较沮丧,一直以来都觉得国内房价已经很高了,但是它仍然在涨,想想美国和日本的经历,很担心自己成为最后一个接棒者,也正因为此,自己错过了很多买房的时机。”李先生表示,自己手里的几百万存款并不算多,如何保值升值成了头疼的问题,“现在基本上是在买短期理财,收益年利息不到4%,真怕在房价不断上涨、人民币又出现贬值的过程中被稀释的不够生活,特别是看到跳广场舞的大妈坐拥几套房产时还会有一种挫败感。”

如果选择范围更宽泛一些,海外资产配置是一个好主意么?

不少高净值人士选择了海外买房,海外媒体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一些城市房价的上涨归结为中国人的购买力。即使没有买房实力的投资者,也选择将一部分存款转为美元,或者投资海外股市和固定收益产品。

汇率波动的风险无疑给正在升温的海外资产配置增加了几分热度。

波士顿咨询进行的一项调研发现,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的波动引发了市场对未来贬值的预期,从而掀起了中国个人境外资产配置的热潮。包括客户基础下沉,在尚未展开境外投资的客户当中,有超过50%的普通私行客户表示未来3年内会考虑进行海外投资。

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张越说,调研还显示,在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下,70%的高净值人群还是实现了约10%的盈利。“中国高净值人群自己对财富管理的能力,或者借助机构,其投资能力在逐步改善。”

荷马金融创始人叶程坤的感觉是,这几年的确出现了海外资产升温的趋势。这是一家专注于帮助中国居民海外投资的公司。根据这几年的观察,叶程坤说,大部分的中产和高净值人群的海外配置主要是两类:基础配置,像去香港买保险;另外是基础之上的稳健型基金。

不过,在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目前整个海外资产配置占比不及2%,而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特区基本上配置比例在15-25%,配置30%的新加坡。他说:“目前中国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有一些特殊性,除了刚起步之外,也有资本管制方面的原因。”

那么再来看看黄金吧。

中国大妈曾经是黄金最坚定的投资者。不过她们在上一轮的黄金涨跌中也损失了不少。在2012年触及每盎司1790美元的高点后,黄金价格一直处在下跌通道中,中金所研究院经济学家赵庆明说,这一过程没有结束。

中天嘉华集团副总裁、金融产品中心总经理张旭东说,就黄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而言,今年以来全球ETF的增长,主要是全球ETF黄金(SPDR),呈现持续稳定的上升。对比金价来讲,金价的波动比黄金ETF大,黄金ETF受金价的影响较小。

这说明了什么情况呢?说明买入ETF的这些机构或是其他的投资者,是在中长线配置黄金,而不是在赌黄金的行情。也就是说,这不是投机黄金的行情,而是配置结构的一部分。这些机构以及投资人会投资很多的金融产品,现在开始选择配置黄金了。

王家春看好黄金的投资价值,他甚至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是“一手美股,一手黄金”。不过中金所研究院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黄金大涨的前提是出现全球性的危机事件——如果确如部分人认为的人民币会大幅贬值的话,无疑在中国买黄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事实上,赵庆明本人相信这一幕不会发生。他说:“对于全球经济前景,我相对乐观,目前看,黄金还是下跌中反弹的行情。”

宏观面下的纠结

环顾四周,当下的世界经济体似乎陷入了“比烂”模式。

各国央行宽松政策致“负利率”时代亦横亘眼前——全球对信用的追逐已经达到了一个疯狂的状态。

而特殊环境下,中产们或投资者便需要改变对理财或配置的惯性收益预期了。“当市场下跌充分的时候,投资者要精选优质的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擅于捕捉到大盘下跌带来的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张旭东说,“现在这个时间点,投资者真正应该追求的是流动性、低估值、高信用。当前的投资环境很动荡,流动性非常重要,千万不要随意把资本投到一个流动性严重缺失的领域中去。”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尽管金融危机已经过去8年,但世界经济已经连续5个年度低于危机前均值3.7%的增长——2017年仍可能如此。也正因为如此,G20杭州峰会的目标仍然是经济重回强劲增长。这个世界需要充分调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稳定经济,并以创新方式推动结构性改革,构建更为公平的经济金融体系,让全球经济拥有新的活力,在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曾被看作一个避风港,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即使是今天,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了25%。如果中国顺利完成一场结构性改革,成功切换增长引擎,不仅表明世界经济仍将获得来自中国增长的支持,还意味着,中国将崛起一个更为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去年10月,马云就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未来5-10年中国将拥有5亿中产阶级——这也意味着更加庞大的资产管理需求,一个可能影响全世界的前所未见的资产配置行动。

现在,如果有本配置手册

很多身处财富管理行业的人士,都接受过亲友这样的问询:我该怎么办?换一个角度,如果有本理性的资产配置手册,是否能帮助中国的中产阶层看清迷局,做出更好的选择?

其实,提及经济周期,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稍有经验的投资者对“美林投资时钟”或许不会陌生。其逻辑是这样的:复苏期,股票为王;过热期,商品为王;滞涨期,现金为王;衰退期,债券为王。不过,即使是专业人士也觉得,一段时间内,美林投资时钟似乎失灵了,几乎转成了电风扇。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对于这样一个中产人群资产配置手册,也许可以用“安全性、专业化、流动性、风险偏好”等关键词勾勒其坐标系。或许,它们更多关乎投资哲学而非投资策略。

屈指算来,可供中产投资的资产无外乎是:房产、股票基金、债券、理财产品(银行与互联网)、另类资产,外汇,黄金;包括海外配置等。

就高净值人群(600万-3000万资产)而言,歌斐资产机构业务部北京团队总经理景乃格建议,降低收益预期。如果说2015年目标可以是8-15%,2016,已经下降到年化5-6%。明年甚至更低。她认为投资者首先应该关注两个方向,一是央行货币政策,二是汇改过程。其次,以抗通胀为目标适当配置海外资产或投资海外产品。

对富豪阶层(3000万资产以上)来说,适当调高跨周期产品配置,如PEVC等股权投资产品。此外,尽量多元化、跨市场投资,分散风险。

不过景乃格认为,国内PE投资的策略持续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产业并购浪潮将持续,项目估值上升、新三板前期的火爆增加了风险,应当警惕。根据海外经验,跟投策略与PE二级市场FOF策略能够较好地平衡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因为,在投资市场短期波动可能较大的环境下,PE投资具有跨周期、跨行业的特点,应当增配。

大趋势看,美国PE/VC的投资机会主要在TMT领域,特色在于技术创新;中国PE/VC的投资机会百花齐放,包括TMT、文化、消费、智能制造等领域,特色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

润为资本合伙人王子恢也相信,未来经济下行通道中,中产人士应该在基础保障和常规投资渠道之外,认真考虑股权投资的可能性。他认为,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创业创新,几乎是中产家庭财富增值效应跑赢通胀的惟一通道。如果没有股权投资,基本上没有可能跻身高净值人群。

而对于可投资资产大于3000万元的高净值客户,波士顿咨询调研显示,产品定制服务是最为青睐的服务类型。

不过,在潘东看来,不同资产规模量级的配置建议,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譬如,有的富豪风险偏好很低,不愿意投资股权类资产。反之,有的中产风险偏好较高,更热衷于权益类投资。

对于大部分普通中产投资者来说,他们的选择或许更为有限。可能的选择是,景乃格建议,适当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此外是依托专业机构降低投资风险。

林采宜说,从投资品来看,无论是A股、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购买海外保险,都是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结构性机会永远都在,无非是大小而已。

既然如此,当下,除了房,还能买点啥呢?林采宜说:“还是适当配置以利率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为基础的理财产品,在目前的宏观周期下,相对风险较小。”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