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劳工

劳动仲裁:超时等待中的无奈

来源:网络

从劳动仲裁受理之日起到作出裁决,法定期限应该不超过60天,然而现在拖个一年半载已不鲜见。”

日前,晨报接到多位读者反映,称劳动仲裁超时过久,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晨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该现象确为事实,尽管仲裁机构多方努力,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局面。法定时间难保证似乎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对于从老家进京打工的体力劳动者张庆(化名)来说,走上劳动仲裁之路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从今年3月在某施工工地打工至今,张庆等10余人遭遇工资被拖,每人平均被欠发工资1万余元。

“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决定来告。”

今年10月初,张庆等人的仲裁申请被朝阳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但开庭时间被安排到了明年3月。“我问过了,法定期限是60天,但是所有来申请仲裁的人都说,60天是不可能的,差不多需要半年。”

张庆担心的是,在他苦苦等待的过程中,还会不会发生变故。“时间拖得太久了,到明年3月,包工头会不会卷钱跑人?我们自己会不会因为没有收入而负债累累?”

张庆遇到的情况不是个案,很多申请劳动仲裁的打工者都遇到了与张庆一样的情况。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根据法律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现实情况是,几乎没有人能按照法定期限拿到仲裁书。拖上个一年半载的也有。”一位经常代理劳动官司的律师告诉记者,事实上,法定时间很难保证。“我代理的一个案子,去年年底被受理,今年3月才开庭,到了10月才拿到裁决书,当事人已经拖得筋疲力尽了。”

这位律师告诉晨报记者说,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维权意识大为增强造成的案件大量增多,同时仲裁人员则显得相对不足。

10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在仲裁受理大厅,前来申请仲裁的人络绎不绝,已经排起了大队。记者粗略估计了一下,平均每隔两分钟,就会有新面孔走进受理大厅。

一位刚刚确定了开庭时间的申请者告诉记者,她原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后因物业公司拖欠工资,在其病假期间终止劳动合同,不得不选择劳动仲裁。据她介绍,自己已经排到了2万号,开庭时间被安排到明年3月。换句话说,在这位女士之前,已有近2万劳动者在等待开庭。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