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劳工

死亡抚恤金的发放程序是怎样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来源:网络

在我们国家的抚恤金是一种赔偿措施,我们要知道抚恤金又称抚恤费,是由国家或有关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发放给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的费用。这算是对于家属的种补偿。那么死亡抚恤金的发放程序是怎样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下面就让南城区律师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死亡抚恤金的发放程序

(一)政策咨询;

(二)死亡人员所在单位(部队)或人事部门按死亡性质和审批程序分别出具证明书;

(三)直系亲属递交证明书及家属户籍、身份证材料;

(四)审核;

(五)发给抚恤金。

抚恤金分配法律规定如何

一、抚恤金又称抚恤费,是由国家或有关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发放给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的费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负伤被确定为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的,有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应发给伤残职工抚恤金,直至伤残职工死亡时为止。在伤残职工死亡后,已经发放而未用完部分及应当发放部分,属于伤残职工的遗产,可以继承。

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死亡时,定期按一定标准发放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一定的抚恤金,直至受供养人成年或失去供养条件为止。这种抚恤金是发放给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的,因此,属于直系亲属的财产,不能作为死亡职工的遗产由所有继承人继承。

2、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抚恤费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公民,肇事单位应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一定数额的抚恤费。这些抚恤费是发放给受供养人的,属于受供养人的财产,而不是死者的遗产,不能以遗产继承的方法分割。

二、抚恤金分为两种:伤残抚恤金和死亡抚恤金。抚恤金具有如下特性:

1、抚恤金不纳税。

2、抚恤金不计个人收入。

3、抚恤金不能作为夫妻的财产进行分割。

4、抚恤金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判定是否可以作为遗产。

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

3、丧葬费标准:因病4000元;因工(公)5000元;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

①、非农户一人月补助210元,二人以上的每人月补助190元;

②、农业户口一人月170;二人以上的每人月150元。

5、对上述对象中,确定因工死亡的遗属增发65元,抗日战争的增80元(不含配偶);红军的(不含配偶);增发100元遗属系孤独一人的可增发70元。

6、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外非外交人员和港澳地区内派人员中原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发基数为本人国内(内地)基本工资。

抚恤金的法律规定

(一)自2011年8月1日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仍按现行渠道解决。(民发〔2011〕192号)[2]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

(三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的规定,参加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因公死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按当地工伤保险规定执行。

(四)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属于病故的,一次性抚恤待遇仍按当地规定执行。

(五)除上述情形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从2004年10月1日起调整为:因公牺牲为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病故为本人生前2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烈士的抚恤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发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

3、丧葬费标准:因病4000元;因工(公)5000元;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非农户一人月补助210元;二人以上的每人月补助190元;农业户口一人月170;二人以上的每人月150元。

5、对上述对象中,确定因工死亡的遗属增发65元,抗日战争的增80元(不含配偶);红军的(不含配偶);增发100元遗属系孤独一人的可增发70元。

(六)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外非外交人员和港澳地区内派人员中原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发基数为本人国内(内地)基本工资。

抚恤金的分配顺序

根据我国目前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死亡抚恤金是指死者所在单位等给予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生活补助费,是用以优抚、救济死者家属,特别是用来优抚那些依靠死者生活的未成年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亲属,体现国家对劳动者的物质帮助。因此,抚恤金具有精神抚慰和经济帮助的双重功能。据此定义,死亡抚恤金不是产生于死者生前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也不是死者生前取得的合法财产,所以其性质既不是死者生前的夫妻共同财产,也不是死者的遗产,而是给予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财产性补偿,属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的共有财产。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供养直系亲属有关问题答复意见的函》的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其供养亲属可以享受一次性救济费。供养亲属范围可参照《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18号)执行。”《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由此可见,享有死亡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

根据上述规定,享有死亡抚恤金待遇的范围既分配范围为: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死亡抚恤金在此范围内的处理方式,可参照遗产继承人顺序进行分配,第一顺序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人员是第二顺序,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的人员,死亡抚恤金才在第二顺序的人员中分配。在具体分配时还应将当事人有无稳定的生活来源、有无劳动能力、当事人与死者关系等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如一方当事人经济困难,主要依靠死者生前供养的,则可以适当多分;如一方当事人对死者不尽或少尽赡养、扶养义务,可以少分甚至不分;再如当事人对死者有加害行为的,取消参与分配资格等等。如果不视情况的,按均等份额分配,不能体现上述法规精神和抚恤金优抚、救济的作用,更不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亲属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

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

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

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

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关于死亡抚恤金的发放程序是怎样的和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在工作岗位上时常都会有伤亡的情况产生,所以我们要时常注意我们人生安全,在发生伤亡事件之后对于家属是很难接受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请上若悠网进行专业的咨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