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交通

交通事故四种处理方法的分析

来源:网络

对于有车者来说,很难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般而言,比较小的事故,如车辆之间的轻微碰擦解决起来比较容易,有关部门也主张当事人协商解决。但在碰到比较复杂的事故时,当事人应该立即报警,以避免事故复杂化,甚至因此导致在事故责任承担、损害赔偿方面陷入被动。

以下是法院曾经审理的案件,对于每个有车者都是一种警示。

未及时报警,导致事故责任无法正确认定

去年4月的一天晚上,王某开车经过一处路口时,与一逆行电动车发生碰擦,骑车女子陈某倒地受伤。王某立即将其送到医院,陈某称伤情无大碍,只要包扎清理一下即可,不想为难王某。但三天后,陈某却表示不愿私了,要求王某赔偿医疗费等8000元。王某报警,但由于无目击证人,交警按照相关规定认定由王某承担事故全部责任。此案最后经法院判决,王某赔偿5300元。

[说法]

类似案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发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如果有人身伤亡,当事人在报警和抢救受伤人员的同时,应尽力标明现场情况位置,必要时可请求旁人协助和作证。

法官称,保持事故现场原貌,固定证据与抢救伤员同等重要。

发生事故后不报警,保险理赔困难

家住天一家园的张先生驾驶车辆半夜回家,与小区内一辆汽车发生碰撞。张先生认为事情很清楚,既未报警,也未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事后以事实不清为由拒绝赔偿。

[说法]

《保险法》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未规定被保险人如未报警、报案,保险公司是否否应当赔付。为此,保险公司都在保险合同中约定,发生事故后,必须采取合理施救保护措施,并立即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并及时(一般为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否则,保险公司对无法核查的损失有权拒绝赔付。

虽然,对于保险公司设置的这一条款的合法性存在着争议,但无论怎样,当事人发生事故后如不及时报案,在保险理赔过程肯定会遭到麻烦。

事故后逃逸将加重责任甚至刑责缠身

这方面的案例,最典型的莫过于广受关注、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1月31日判决的一起案件:去年4月30日早晨,陶某驾车途经329国道慈溪市周巷镇时,将过马路的方老太撞倒受伤。因害怕承担责任,陶某将方老太运至偏僻处掩埋,导致方老太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异物吸入窒息死亡。法院认定陶某犯有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而且,陶某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仍需进行民事赔偿。

  [说法]

根据相关法律,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如果事故中有人受伤甚至死亡,那么,逃逸者就可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刑事案中,交通肇事后逃逸在量刑上是按照加重情节处理的。陶某将方老太撞伤,如果及时报警并送医院治疗,即使方老太死亡,根据相关法律,只要其积极赔偿,可免除刑事责任或承担很轻的刑事责任,因为其不可思议的行为,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交通肇事后怀着侥幸心理逃逸,企图逃避责任不但有背道德规范,也极不理智,有百害而无一益。

事故后违法私力救济,“原告”成“被告”

去年年初,李某骑摩托车与洪某驾驶的小货车碰撞后死亡。交警部门认定,洪某对事故负主要责任,李某负次要责任。因赔偿问题双方发生分歧,李某家属采取了到洪某住的暂租房设灵堂等一系列极不理智的行为。洪某家人为此报警。最后,死者李某家属因涉嫌寻衅滋事,受到严厉处罚,并被判决向洪某赔礼道歉。

[说法]

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进行赔偿,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是正常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可以要求交警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如果接受调解,但又未履行调解协议,当事人仍可以起诉。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管自己受到怎样的损害、占了多大的理,如果采取非理智的违法方式,即以违法的私力救济方法处理,必然使自己更加“受伤”。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