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交通

交通事故的分类

来源:网络

一、按损害程度分

1、轻微事故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按事故性质分

1、机动车事故

机动车事故是指在事故当事方中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但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的事故中,机动车负同等责任的,也应视为机动车事故,因为在道路上行驶机动车相对为强者。

2、非机动车事故

非机动车事故是指畜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在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的事故中非,机动车负同等责任的应视为非机动车事故,因为在道路上行故,因为在道路上行驶,两者比较非机动车为强者。

3、行人事故

行人事故是指行人一方负主要以上责任的事故。

三、按交通事故的原因分

1、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本身内在的因素,即主观故意或过失。主要包括:违反规定、疏忽大意、操作不当等方面的错误行为。在很多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当事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1)违反规定是指当事人由于思想方面的原因,不遵守交通法规和其他交通安全规定,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发生事故,如酒后开车、非司机开车、超速行驶、争道抢行、故意不让车、违章超车、违章超载、非机动车走快车道、行人走快车道等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2)疏忽大意,指当事人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原因,没有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外界事物而造成的失误。如心理烦恼、情绪急躁、疲劳驾驶等都可能引起精力分散、反应迟钝、采取措施不当或不及时;也有的当事人凭主观想象判断事物,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术引起行为不当而造成事故。

(3)操作不当指驾驶车辆的人员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车辆、道路情况不熟悉遇到突然情况惊慌失措,发生操作错误。

2、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指由于道路条件(包括气候环境)等不利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这类事故虽然没有因驾驶人员主观原因发生的事故所占比例高,但在某种情况下,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诱因。

3、意外事故

因如地震、山洪、台风等不可抗拒的 自然灾害或紧急避险等意外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