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请人代孕”所生的孩子抚养权归谁

来源:网络

“请人代孕”所生的孩子抚养权归谁

借腹生子,如果发生争议,孩子应该归谁所有?在我国,“请人代孕”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不合法的,孩子的抚养权自然而然归代孕妈妈所有。

案例:

近日,这样一场因“请人代孕”而引发的抚养权争夺战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上演。

女方起诉主张孩子应该归她,并要求男方支付每月3000元的抚养费,直至孩子年满18岁;而男方则辩称,双方只是代孕关系,他出钱请她生孩子,理所当然拥有孩子的抚养权。日前,思明区法院审结此案,判决孩子抚养权归女方,男方需承担64万元的抚养费。

老年丧女请人代孕

张三(化名)是一家电子公司的老板,名下拥有多处房产,他投资开办的公司每年纳税就有30多万元,是个令人称羡的企业家。他原本还有个羡煞旁人的家庭。他与妻子相识于大学阶段,婚后两人幸福美满。婚后一年,妻子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更是他们的骄傲:“多才多艺,拉得一手好小提琴。成绩也不错,中考时还高分考入厦门一所知名重点中学。”一切看起来都往好的方面发展。

然而,人生常有不如意。2004年,张三的女儿遭遇车祸,被撞成植物人。“经过三年的治疗,却回天乏力,最终不治身亡。”谈起往事,张三仍然悲痛不已。正是因为失去了孩子,张三才会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妻子已经年近半百,不适合再生育了。”

对孩子的迫切希望让张三想到了通过代孕中介实现“延续香火”。因此,在中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晓玲(化名),请她帮忙代孕。

“当时说好代孕期间生活费是每月5000元,抱小孩时再付20万元,不过没有签书面合同,只是口头约定。”按照张三的说法,晓玲和他开始交往后不久,就以“无法保证生了小孩能拿到钱”为由,不时哭闹。

为了使代孕顺利进行,张三抵不住晓玲的“再三哭闹”,在经济上慷慨解囊,“后来每月生活费改为1.5万元,先后至少给了20多万元现金。”

争夺孩子闹上法庭

2012年3月,晓玲生下了非婚生女儿芳芳(化名)。孩子出生后,张三夫妻兴高采烈,认为“后继有人”。很快地,二人找到晓玲要孩子。他们认为,既然是“代孕”,晓玲也收了钱,生了孩子当然应该归付钱的一方。

但是,母性使然。看到小孩的天真模样,晓玲动心了,她拒绝将孩子交给张三夫妇,并否认自己是“代孕”的,称孩子是她与张三的情感结晶,跟她存在直接血缘关系,认为孩子应该留在自己身边。就这样,孩子的归属迟迟没有定论。

张三夫妇几次三番找晓玲,试图“沟通”。但是晓玲的态度很坚决。对此,张三很愤怒。他觉得晓玲作为“代孕妈妈”,却违反“代孕”协议,想把孩子留在身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孩子敲诈钱财。在产后的第三天,他决定向晓玲停止“物质支持”,他不仅没有再给晓玲每个月1.5万元的生活费用,“对孩子的奶粉钱都不闻不问。”

在几次要求“要回”孩子未果的情况下,张三甚至觉得“孩子不是自己的骨肉”,要求对孩子进行亲子鉴定。因为他怀疑晓玲和其他男人有亲密关系。不过,亲子鉴定的最终结果表明,这个非婚生女与张三有血缘关系,同时,与晓玲也有血缘关系。也就是说,孩子是他们两个人的。

在被停止“物质供应”的情况下,晓玲独立抚养孩子。但由于之前的“代孕”协议,她很早就辞掉工作,没有经济收入。在日趋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她将张三告上了法庭,要求获取孩子的“抚养费”。

法庭宣判孩子随母

面对晓玲的指控,张三显然“有备而来”。他自认为“自己和妻子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家庭条件优越”,因此他要求法官将孩子判由自己抚养,因为孩子跟着他能够有更好的成长条件。

而晓玲不依不饶。她强调,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她只想自己抚养。最重要的是,孩子目前刚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期,需要妈妈母乳喂养,不宜离开母亲。同时,晓玲还请求法官判令张三支付抚养费64万元。

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认为,根据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本案中,原、被告对非婚生子女都有抚养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哺乳期的子女以跟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宜,被告应当支付非婚生子女的部分生活费、教育费直至孩子独立生活为止。

法官还解释说,根据被告的经济水平及厦门市的生活水平,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每月3000元,计至孩子成长至18周岁总计64万余元,有事实与法律依据,依法应予以支持。

最终,法官判定将非婚生子女判决给晓玲抚养,张三需支付给晓玲抚养费64万元至以非婚生子女名义开立的银行账户。同时为了保证金额全部用于抚养孩子成长,晓玲可每月支取3000元,张三有权对孩子抚养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监督;晓玲当月支取的抚养费如超过3000元,应征得张三的同意。

法官说法:

代孕协议不受法律保护

在本案中,张三一直“咬定”自己与晓玲之间存在“代孕”协议,因此孩子应该由自己抚养。对此,记者采访了思明区法院民一庭法官俞伟强。

俞伟强认为,从本案的案情来说,仅从张三提交的证据来看,尚无法明确认定是“代孕合同”。即便双方在现实中签订“代孕合同”,其法律效力仍然无效。

代孕合同,即为代孕方与求孕方约定在代孕中双方权利义务的有偿合同。目前我国法律没有对代孕合同作出明确规定,但卫生部于2001年颁布实施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根据该规定,禁止实行代孕技术,只允许采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通过妻子的子宫进行怀孕。

从生育权和亲权的角度来看,目前受法律保护的生育权主体仅限于缔结了婚姻关系的夫妻。合法的生育应以结婚登记并办理准生证为条件。代孕方将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权通过代孕合同转移给求孕方,违反了亲权专属于父母,不得让与、继承或抛弃的原则。从代孕合同的本质来看,是将代孕方的子宫作为“物”来出租使用,将孩子作为商品交易的对象。以上两方面均反映出代孕合同有违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的一面,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应属无效。

现象调查

代孕妈妈按姿色标价

记者调查发现,厦门有多家代孕中介公然在网络上招聘代孕妈妈,寻求代孕需求者,并声称只要付得起钱“包成功”。

此类“借腹生子”的中介机构很多。最近,多家“代孕”网站频频亮相,公开招募“代孕志愿者”和“生子需求者”。近日,记者在网上搜索“厦门代孕”,很快就找到了几家代孕中介。一家代孕中介甚至承诺,可以找年轻漂亮的大学生做代孕妈妈,让客户“挑到满意为止”。

还有一个“厦门代孕网”,该网站自称要帮厦门不孕夫妇实现孕育后代的梦想,提供“泰国代孕”和“美国代孕”,也提供“试管婴儿、人工授精、性别筛选”等多项服务。他们还声称,会签署专业的“代孕合作协议”。

记者还看到一个“厦门代孕中介、厦门代孕妈妈”的广告帖子,其声称“已经成功帮助无数不孕夫妇顺利得子”、“包成功”、“可以由您决定包男孩、包女孩,或龙凤胎、双胞胎”。

不过,法官指出,这些服务全是违法的,而购买这些服务全都不受法律保护。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了“厦门代孕妈妈”、“福建代孕网”等众多同类网站。从这些代孕网站上的内容来看,代孕需求者可以提出对代孕妈妈的具体要求,包括身高、体重、血型、学历、视力等,甚至还可以挑选代孕妈妈的外貌,主要分为“一般”、“漂亮”和“非常漂亮”三类,价格也相差甚远。中介称,代孕妈妈年轻漂亮、学历高的年薪可达20万元。

在宣称可以提供代孕服务的同时,这些代孕中介网站也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招聘代孕妈妈,待遇从6万元至20万元不等。其中,通常代孕公司招聘代孕妈妈会给年薪8万元至12万元的佣金,而年轻漂亮、学历高的能拿到20万元年薪。

记者观察

借腹生子两难困境

据了解,“借腹生子”引发的民事纠纷近来不断。为防止法律纠纷和伦理危机,卫生部出台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禁止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从而在法律层面堵截了“借腹生子”。

但是,目前如何查处此类现象?发生争议后,孩子应该归哪一方所有?还有,关于孩子的权责如何分配?法律上仍然存在空白。

“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健雄说,一方面借腹生子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而另一方面,不孕症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调查统计,世界上的不孕患者人数为8000万至1.1亿人。这些不孕夫妇“圆梦”的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代孕协议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一旦借腹生子的双方发生争议或者出现反悔的情况,就不能按协议约定来解决问题,只能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处理。

黄健雄认为,如果代孕者提供卵子,那些不具有委托妻子基因的孩子,由于只具有委托丈夫的基因,因而在法律上属于“非婚生子女”。

而根据婚姻法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因此,像本案被告作为孩子的生父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孩子的抚养权参照婚姻法的规定执行,哺乳期的孩子通常应归母亲。

那么代孕妈妈有哪些权利?对此,黄健雄认为,虽然代孕被看作是代孕妈妈“出租”子宫以获取报酬,本质上属于出卖身体器官的使用权,但孕母和孩子之间依然具有亲子关系。在法律关系上,代孕妈妈与所生的小孩属于自然血亲下的母子关系,其享有作为母亲对儿女的所有权利,也应尽到作为母亲应尽到的义务。

相关法律知识: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律师推荐:马鞍山律师金昌律师莆田律师永川律师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