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离婚后子女由何方抚养问题

来源:网络

感情不和导致离婚,性格不和导致离婚,现在离婚的原因越来越多,离婚孩子怎么判当然也成为最关注的问题,本文离婚律师为您详细介绍离婚后子女由何方抚养问题,如果还有像离婚请律师要多少钱,律师费怎么算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到若悠网进行咨询。最高人民法院于1993年11月3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该意见较为详细地规定了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意见。

(一)协议处理

夫妻离婚后,子女随女方生活还是随男方生活,可协议,但是双方协议对子女正常生活及成长有严重不利情形的除外。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应允许。

(二)法院判决

根据《婚姻法》的第三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夫妻离婚后,对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根据《意见》的规定,法院判决应作为依据的情况有:

1、子女未满两周岁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则,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子女在两周岁以上

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4、子女在十周岁以上

十周岁的未成年子女,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离婚案件中,处理子女随谁生活的问题上,应考虑到子女的个人的意愿。但是这并不是说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意选择随谁生活,一般在双方因争抚养权,且双方都具有抚养子女的条件时,才考虑子女个人的意见。

5、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

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疏于对双方协议的审查

在审判实践中,对离婚后双方关于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律依协议,往往疏于对抚养方抚养能力及抚养条件等的审查,存在影响子女正常生活的严重不利情形。如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是随哺乳的母亲抚养,同时原则上排除协议由男方抚养,除非母方有《意见》规定的不利于子女的情形,立法目的是有利于哺乳期内的子女的健康成长,但在实践中即使协议由男方抚养,法院也未过多干涉。又如对哺乳期后的子女,双方达成协议由一方抚养,但未对该方抚养能力及抚养条件等进行必要审查,就依协议,结果该方没有抚养能力,实际上侵害了子女的合法权益。

(2)、判决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在执行中不能对人身强制执行,故判决中处理子女抚养问题时,在双方因争抚养权的情况下,往往判决子女现随谁生活就由谁抚养,避免出现执行的难题,以及造成由于执行判决引发的矛盾。这样判决实质上等于说只要双方对子女抚养问题达不成协议,同争抚养权时,谁控制着子女就由谁抚养,而法律规定的抚养条件、抚养能力等因素则在所不问,引发的后果是在离婚前双方明争暗斗,甚至不惜采取暴力手段争抢子女,使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同时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此类情况现实中有愈演愈烈之势。

判决中遇到的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离婚案件中被告下落不明,而子女随被告的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原告要求抚养子女,而被告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坚决不给原告,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实践中存在着两难选择,如果判决由原告抚养其子女,无疑存在执行问题,由于执行的难题会造成“空判”;如果判决由被告抚养其子女,存在着被告的父母或其他亲属在被告出现前怠于抚养,以及原告以法院已判决由被告抚养亦不愿意抚养的风险。实践中往往采取的解决方法是,在做被告的父母或其他亲属的思想工作后,仍不同意让子女随原告生活,在其表示在被告出现前愿意继续抚养被告子女时,将该情况记入笔录,如子女属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时并考虑其意见,如果其表示愿意随被告生活并愿意继续随被告的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则判决由被告抚养。但这样判决显然不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因为判决由被告抚养,应履行抚养义务的是被告,而被告处于下落不明状态,其事实上无法履行该抚养义务,而其父母或其他亲属并无抚养的法定义务,在其不愿意继续抚养的情况下仍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在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时,要坚持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总原则,加大对离婚双方当事人进行婚姻法等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增加双方依法办事及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等法律文书的自觉性,不断加大调解力度,将调解贯穿于庭前、庭中、庭后的案件审理整个过程中,着力化解双方由于子女抚养存在的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只要有一分调解的可能,就要尽百分的努力。即使调解不成,在尽力调解基础上的判决,双方当事人也容易接受。判决要坚持严格依照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有关法律规定,避免简单化判决,防止判决引起不良导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