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假离婚假诉讼伪造遗嘱为躲避6万欠款违不违法

来源:网络

宋先生借给老同学苏某6万元钱,他万万没有想到,苏某为赖掉这笔欠款,连假离婚、伪造母亲遗嘱、指使提出虚假诉讼的方法都用上了。

以买房为名,向同学借钱后玩消失

一个月后,苏某约宋先生出来吃饭。酒过三巡,苏某向老同学大倒苦水,称自己虽已结婚生子,但一直没有买房。前段时间,他相中一套顶账房,价格很优惠,但房主只给他10天的筹款时间,他多方筹措,还差6万元没有着落。

听苏某吞吞吐吐说了半天,宋先生明白了,这是要借钱救急啊!看在老同学的情分上,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苏某的欠款要求。第二天,宋先生便把6万元交给了苏某,苏某也打了一张欠条。

到了还款的约定时间后,苏某一直没还钱的意思。宋先生有些心急,就给苏某打电话询问。一打过去,提示号码为空号。宋先生感觉不对劲,就到苏某家中去找。

苏某的前妻接待了他,称几个月前已与苏某离婚,他也不知苏某去哪儿了,宋先生一听懵了。

债主无奈起诉,赢了官司拿钱难

为要回欠款,宋先生到处打听苏某的下落,一直没能找到其本人。

多方查找无果后,宋先生向文登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有欠条为证,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被告人苏某偿还宋先生欠款6万元,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判决生效后,宋先生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工作人员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苏某和前妻办理离婚手续时,曾达成一个协议:女儿由前妻抚养,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全部归前妻所有。因此,苏某名下并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难以执行。

后来,宋先生从一位朋友处得知,苏某的父母有两处房产,共9间平房,该两处房产现已拆迁,有拆迁补偿款未领取。而苏某的母亲已病故,因此苏某作为继承人,对该拆迁费享有部分继承权。

宋先生立即将这一信息提供给法院执行部门,法院经核实后,依法作出执行裁定:提取被告苏某拆迁补偿费6万余元。

但宋先生万万没想到,苏某的父亲忽然向法院提出了执行异议,认为两套拆迁房屋均归其本人所有,苏某不享有拆迁补偿费。

法院对此案组织了听证,听证期间宋先生提出涉案房屋属于苏某父母的共同财产,苏某母亲去世后,苏某有权继承相应的份额。法院审查后,支持了宋先生的观点,裁定驳回苏父的异议,继续执行。

法院强制执行,一份“遗嘱”搅了局

虚惊一场,宋先生松了一口气,这回执行款应该能到手了吧?可没想到,在执行过程中,苏某的女儿也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称苏母生前立有遗嘱,所有遗产归苏某女儿所有。法院审理后,支持了其诉讼请求。

最终法院裁定,中止对苏母遗产的执行,解除已查封的房屋拆迁补偿款。

这戏剧性的变化,令宋先生“几近崩溃”。听说检察机关可以对民事案件进行法律监督后,宋先生走进了文登区人民检察院,把情况一五一十向接待的检察官说了。

他的叙述中,有一点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根据庭审时的情况,苏某母亲在生前立下遗嘱,其见证人之一就是苏某的父亲,也就是说,苏父对此是知情的,那么此前他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时,为什么没有提出这一点?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检察官根据这一线索,对该案展开了周密调查,调查的结果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案情真相大白,造假者害已又害人

根据检察官的调查,该案的始作俑者苏某,向宋先生借了这6万元以后,本想通过做生意赚钱还债,没想到生意亏损,不仅宋先生的钱无法偿还,还在外面欠下不少债务。

苏某左思右想,就和前妻商量,以假离婚的方式逃避债务,于是二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协议所有财产归前妻所有,女儿由前妻个人抚养。此后,苏某便离开家到外地打工赚钱,只有逢年过节,苏某才偷偷地回来看一眼。

苏某想通过这种办法赖掉宋先生的钱,但他母亲后来忽然去世,父母的房子又正赶上拆迁,拆迁款肯定会被法院执行偿还债务。

苏某又动了歪脑筋,他找朋友毕某商量。毕某对法律事务有点了解,就给苏某出了一个歪点子。

这个歪点子就是编造一份假遗嘱,遗嘱中注明把苏某母亲的遗产留给苏某的女儿。

按常理来讲,立遗嘱需要见证人,毕某先写了一份假遗嘱的底稿,交给苏某,让苏某找到其堂姐作为代书人,父亲及邻居作为见证人,共同伪造了一份苏母的遗嘱。然后,又指使苏某女儿持伪造的遗嘱提起假诉讼,以达到逃避执行的目的。

案情调查清楚后,文登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出了再审检察建议。最终,法院经再审后,判决撤销原判,驳回苏某女儿的诉讼请求,并决定对毕某处罚金4万元,苏某处罚金2万元,其余参与造假者,共处罚金共计3.3万元,宋先生最终拿回了自己的执行款。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