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离婚不离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来源:网络

“离婚不离家”是夫妻双方离婚之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仍然居住在一起,是我国近期出现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因此也很容易带来麻烦和纠纷。以下是若悠网小编收集到的关于“离婚不离家”现象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

离婚不离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在双方因为客观条件所限,判决或协议共同居住在一起时,若双方矛盾较大,则会采用各种手段相互阻碍对方对房屋的使用。产生矛盾的原因也不仅仅是一方,很多情况下双方都有一定的过错。其间,这些阻碍和摩擦发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法院无法面面俱到的预先处理,且在共同居住过程中,这种冲突会不断出现,只能在出现问题时通过诉讼解决。

“离婚不离家”现象引发的纠纷一般存在如下审判难点:

首先,双方互不配合,执行难度大。在客观条件导致“离婚不离家”的情形下,若双方关系较为和缓,共同居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双方矛盾化解。但若双方矛盾已深,往往无法和平共处,共同居住过程中,一方可能采取诸如换锁、堵门、强占,将自己有权的部分房间出租等各种手段,妨碍对方对房屋的使用,导致协议或判决难以实际履行。即使申请强制执行,也只能暂时性的解决问题,无法避免冲突再次发生。

其次,矛盾激化严重,调解难度大。原本就有矛盾的两个人由于居住问题产生新的矛盾,受阻碍的一方为了排除妨害,会提起新的诉讼。即使实际居住在一起,也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各种摩擦,发生争吵,严重时甚至引发暴力冲突。法院在处理由此引发的新纠纷时,双方往往情绪激动,对立严重,给调解带来很大困难。

另外,权利状态不明确,保护难度大。一些夫妻离婚后,为了共同抚养子女,或是双方关系好转,又主动居住在一起,但因为没有办理复婚手续,很多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如一方为共同生活添置家具、家电,为抚养子女、照顾家庭付出较多财力、精力等,当之后双方关系又破裂时,只能按照同居关系处理,这些付出难以获得充分补偿;另外,若一方搬回由另一方所有的房屋中共同居住,搬回的一方对该房屋没有任何权利,随时可能被对方要求搬离,权利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得不到法律保障。

一般来说,“离婚不离家”现象的出现,有的是客观条件所迫,有的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客观方面,主要是实际的经济、居住条件的限制,如夫妻双方仅有一套房产,除此之外均无他处可居住,或双方均无力支付对方房屋折价款,从双方实际居住需要出发,不得不将房屋由两人共同所有,共同居住、使用。另外一些则是夫妻双方离婚之后,由于共同抚养子女或是感情有所恢复,又主动搬回一处居住,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办理复婚手续。

要有效防止及妥善解决上述“离婚不离家”现象引发的纠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尝试多重途径,妥善处理房产。由于客观的经济、居住条件所限,法院判决将房屋由双方共同所有、共同居住使用,是在房价高涨的现实下对双方财产权利和居住权利的一种保护。但在处理房屋权属问题时,不仅需要考虑双方的经济、居住条件,更需要考虑双方关系,是否有共同居住的现实基础。对于双方矛盾未激化,关系较和缓的,判决房屋由双方共同所有、共同居住使用是适当的。若双方矛盾突出,情绪对立严重,则不宜如此判决。可以考虑将房屋拍卖或整体出租,房价款或房租由双方分割,或是房屋由双方共有、一方居住并支付对方租金等方式,妥善处理房产利益。

第二,加大调解力度,缓和双方矛盾。无论是在离婚诉讼中,还是在处理“离婚不离家”现象引发的新纠纷的过程中,法官都应当从法理、情理各方面加大调解力度,避免矛盾激化,缓和双方关系,为判决或协议的实际履行奠定基础。

第三,强化法制宣传,提高当事人权利保护意识。当事人在共同生活过程中注意证据的收集、保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离婚后仍居住在一起的,在条件合适时应及时办理复婚手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为自己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