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离婚六大误解要警惕

来源:网络

现如今,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初婚年龄是逐年攀升,离婚率也是居高不下。通过大量的离婚案件的审理发现,不少当事人对离婚存在着许多误解,本文总结了离婚六大误解需要大家警惕,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离婚六大误解:

当事人片面理解“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法院经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的法律规定,只看到了“分居满二年”,却忽略了“因感情不和”的前置案件,因此陷入诉讼误区。

误解二:“只要是二次起诉离婚法院就应该判决离婚”

法律规定了夫妻感情破裂并准予离婚的条件,但并没有将离婚诉讼的次数作为夫妻感情破裂的条件,因此说离婚次数并非法院判决离婚的法定依据。

误解三:“只要法院受理了离婚诉讼就应当主动依职权进行调查取证”

在离婚诉讼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往往片面认为法院会深入到家中进行调查,不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庭审中也往往以“不信法院去调查”进行抗辩,误认为法院在离婚诉讼中可以包揽一切,混淆了当事人举证与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界限和范围。

误解四:“只要不同意离婚对方就应赔偿”

离婚诉讼中,一方当事人往往以不同意离婚向对方当事人施加压力,谋取向对方当事人索赔,曲解了离婚诉讼赔偿的法定范围和条件。

误解五:“只要判决离婚就应分割财产”

部分当事人对法律规定的“共同财产”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只要是双方共同使用的财产就是共同财产,混淆了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法律界定。

误解六:“只要被告不到庭法院就应该判决离婚”

受“打工潮”的影响,部分离婚诉讼的被告人在外打工,法院在无法查明被告人下落的情况下,往往以公告形式送达,不得不缺席开庭审理和缺席判决,原告人容易产生“被告不到庭会对自己有利”的想法,认为自己的主张会得到支持,同样曲解了感情破裂这一离婚条件。

当事人存在以上“六类误解”的原因,主要是当事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规定一知半解所造成的,也反映了普法宣传的力度还不够,鉴于此,笔者提出三点针对性建议:加强普法宣传,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婚姻家庭法律知识,提高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加强诉讼引导,要在立案和审判环节强化法律释明工作,告知诉讼程序、诉讼风险和当事人举证须知等内容,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发挥司法裁判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注重辩法析理,公开裁判结果,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共识,提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