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如何确定

来源:网络

“损害赔偿”即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对于财产损害赔偿,《民法通则》及其它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大家也都十分了解,这种法律思想也深入人心。但对于精神损害赔偿,人们不甚了解。

在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之前,《民法通则》中只有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学者们一致认为,这种对精神损害的物质赔偿,其实是精神损害赔偿。其它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中也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零散规定。但所有这些都不成系统,使各地法院在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时做法不一,标准各异,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的司法解释,第一次明确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这个概念,并就赔偿范围、诉讼主体、赔偿责任的构成与赔偿数额的确定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立法来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其发展、完善也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原《婚姻法》中不存在损害赔偿这个概念,无论是财产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但是随着家庭暴力案件的不断发生,家庭中不道德行为造成更多的心灵创伤的今天,弱者或无过错一方在离婚时除了分得应分的那部分财产外,更想获得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损害赔偿,而原《婚姻法》中又没有相应的规定,显然,原《婚姻法》已不适应这个变化太多的社会,不利于保护婚姻纠纷中弱者或无过错一方。

新《婚姻法》应该说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它的一个明显的进步就是突出加强了对弱者、无过错一方的保护及对有过错、造成夫妻感情破裂一方的惩戒,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将损害赔偿请求权引入新《婚姻法》,相对于原《婚姻法》中有过错一方只是在离婚时少得一部分财产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它赋予了无过错一方更多的权利与选择余地,惩治邪恶,伸张正义,同时也将从社会压力方面促使家庭更加稳固。

新《婚姻法》中关于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既有财产损害赔偿,也有精神损害赔偿,其中,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这些行为不会直接造成对方财产上的损失,但会给对方造成心灵创伤,因此,这种赔偿是一种精神损害赔偿。而实施家庭暴力,一方面会给对方造成人身伤害,需花钱治疗,另一方面也给对方造成精神伤害,因此,基于这种原因形成的损害赔偿既有财产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当然,当家庭暴力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而只是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时,受害一方也应该可以单独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这是精神损害赔偿不同于财产损害赔偿的地方之一。

财产损害赔偿以造成损失数额为准,具有填补损害功能,而精神损害赔偿本质上不可估量,具有抚慰功能、惩罚功能、调整功能,具体到新《婚姻法》,当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考虑侵权人承担责任的能力时,就不应当仅仅考虑离婚时过错方已经得到的财产,而应当考虑过错方的经济潜力,即其可期待的财产,这样才是真正科学、正确地理解了这一司法解释条文。另外,法院在判决离婚,同时判决过错方支付损害赔偿金时,笔者认为,应当从过错方应得的共同财产中直接扣除,以利将来执行。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