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未到婚龄结婚是否算同居

来源:网络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男女双方要结婚的就需要符合结婚的条件,结婚的条件有很多,包括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没有近亲关系和没有法律规定不能结婚的疾病等,那么未到婚龄结婚实为同居是怎样的?下面由若悠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未到婚龄结婚实际上是属于同居

1、案情

董某与麻某经亲威介绍相识、相恋,因为没到法定结婚年龄,两人就在老家按当地风俗举行了结婚仪式,此后便一起生活,始终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然而两个人并没有像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一直幸福下去,反而在分道扬镳后为了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闹上了法院。

根据董某的说法,他和麻某“结婚”后来到北京共同生活,并生下了一个女儿。2005年,两人共同开了一家建材店,家里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两人的感情却慢慢出现了问题,争吵不断。2007年时,两人曾分开一段时间,后又和好,但始终时好时坏。共同生活期间,麻某于2007年用共同财产在老家买了一套商品房,2008年买了一辆大众汽车,2009年又在北京门头沟买了套商品房,这些财产都登记在麻某名下。直到2010年,麻某与第三人同居还生下一子,两人的感情走到尽头。分开时董某和麻某约定,女儿由董某自己抚养,而此后,麻某从没有支付过孩子的抚养费,也没有尽到对孩子的抚养义务。

为此,董某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分割两人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财产,孩子继续由自己抚养,但麻某需每月给付抚养费1000元,并补偿2010年至今的抚养费4.6万元。

对于董某的起诉,麻某另有一番解释。据麻某说,她和董某解除关系后,她用自己的钱在老家买了商品房,应当是自己的个人财产。大众汽车和门头沟的商品房也都是她自己出钱购买,自己还房贷,与董某无关。况且,2010年她和董某再次分开时也约定过,双方没有其他经济纠纷,不存在共同财产分割问题。

2、判决

法院经过审理查明,董某和麻某于2007年解除关系后,2008年又共同生活在一起,到2010年再次解除关系。法院认为,2007年时,麻某在老家购买的商品房是在两人解除关系之后购买,不属于共同财产;2008年购买的汽车和2009年购买的商品房,则是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购买,应认定为共同购置,属于共同财产。至于子女的抚养问题,因2010年董某和麻某已经约定由董某自行抚养孩子,因此董某请求给付2010年至今的抚养费,法院不予支持。但麻某作为孩子的母亲对子女有抚养义务,董某主张日后支付抚养费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

综上,法院判决,属于两人共同财产的房产归麻某所有,由麻某给付董某折价款,麻某日后每月支付女儿抚养费400元。

3、以案释法

未到婚龄结婚实为同居

对于此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张*说,本案涉及到未到法定年龄“结婚”,解除关系后财产和子女如何处理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未到法定婚龄“结婚”,婚姻关系无效。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在上述案件中,麻某和董某按习俗举办婚礼的时候都没有达到法定婚龄,两人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他们之间在法律上的关系准确来讲是同居而非夫妻。”张*说,对于同居关系,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此外,婚姻法的相关司法解释中也明确,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对于子女的抚养问题,法律赋予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即父母对所生的子女都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张*提醒说,未到法定婚龄“结婚”面临的问题还包括不具有夫妻之间的扶养、忠实等法定义务。例如,上述案件中,董某和麻某虽然一起生活,可两人之间并没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如果一方生病不能自理,也无权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又如,即使在麻某与第三人同居并生育一子的情况下,董某若起诉麻某存在过错导致双方感情破裂,据此要求损害赔偿也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根源就在于法律并没有要求同居关系的男女双方有相互忠实的义务。

不仅如此,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双方,同样不享有夫妻之间的互相继承遗产、在对方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担任监护等权利。如果日后想要起诉解除双方的同居关系,按照法律规定,如果不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人民法院是不予受理的。

“总的来说,对于男女之间的同居关系,法律是一种既不鼓励也不禁止的态度,当然其在法律上受保护程度也会不及夫妻关系。”张*说。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未到婚龄结婚实际上是属于同居”问题进行的解答,未达到结婚年龄是不能办理结婚登记的,未达到结婚年龄的婚姻可以认定为同居的关系,并不是婚姻关系。欢迎到若悠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