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婚姻

结婚时男方父母给女方的钱就一定是彩礼吗

来源:网络

结婚时男方父母给女方的钱就一定是彩礼吗

不一定。彩礼是指男女双方恋爱关系基本确定后,按照当地习俗,男方在婚前给予女方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财物,表示欲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需要视情况确定是否是彩礼。

【基本案情】

胡某(男)与陈某(女)于2010年一次郊游中相识。当时胡某在天津工作居住,陈某在北京工作居住。由于有着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再加上胡某对陈某热烈的追求,双方不顾生活在两个城市的现实,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经过了三年多的爱情长跑,最终于2014年1月30日登记结婚。虽然身处两地,但由于北京和天津距离很近,双方节假日都会共同度过,还一起进行了蜜月旅行。可是好景不长,结婚以后因家庭经济背景差异、婚房的购买和装修等问题,双方频频发生争吵,导致感情出现了裂痕。胡某让其母与陈某联系提出离婚,后因陈某不同意而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起诉至法院。

从恋爱到结婚,双方始终是在两地工作生活,因为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并没有什么共同财产。因此,案件的争议焦点就集中在了结婚前胡某父母给陈某的6万元钱上面。胡某诉称该6万元是彩礼钱,陈某应当予以返还。而陈某认为该6万元不是彩礼钱,因此不需返还。

【争议焦点】

1、6万元是否是彩礼钱?

2、是否应当返还?

【案件结果】

胡某见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很难得到支持,主动提出调解方案:双方离婚,胡某放弃要求陈某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最终本案顺利以调解方式结案。

【律师点评】

律师作为陈某的代理人,认为:

1、结婚时男方父母给女方的6万元不是彩礼钱。彩礼是指男女双方恋爱关系基本确定后,按照当地习俗,男方在婚前给予女方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财物,表示欲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具体说来(1)双方所生活的地方都没有支付彩礼的风俗习惯。不符合彩礼的习俗性。(2)陈某没有索取所谓的“彩礼”,也从未表示过如果胡某一家不赠与钱财,陈某就不与胡某结婚。因此该款项并非是为了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给付的。不符合彩礼的针对性,不属于以结婚为目的的附条件赠与。(3)该6万元仅是为了负担结婚的各项开销,比如置办酒席、购买共同生活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蜜月旅行等。

2、该6万元陈某不应返还。由于6万元钱不是彩礼而是无条件的赠与且已交付,那么除非有《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一、一百九十二条的情形,否则不可撤销,因此陈某也没有义务返还。

3、退一步言,即便认定为彩礼,陈某也不应当返还。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具体而言:

(1)返还彩礼需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本案中双方具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胡某仅以感情不和为由起诉,在陈某不同意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一般不会判决离婚。

(2)胡某主张返还彩礼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彩礼的返还制度主要是基于男方以缔结婚姻的为条件而进行的赠与,而条件未成就时对女方所主张的返还。而实际上,双方已经办理了结婚登记,进行蜜月旅行,购置了共同生活的生活用品,对婚房进行了装修,而且有经济上的相互扶助。双方虽然因在两个城市生活工作的客观原因不能持续共同居住,但节假日都是一起度过的,而并非陈某违背婚约,故意不与胡某共同生活。同时,胡某一家也并没有因为给付彩礼而导致生活困难。由此可见,胡某要求返还彩礼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3)该款项已作为日常开销花费殆尽。

收到这笔钱以后双方将其用于结婚准备,主要包括蜜月旅行,购买婚后共同使用的生活用品,结婚后请亲朋好友吃饭等,早已花费殆尽。

律师提示: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男方给付了彩礼,一旦双方离婚了,彩礼就应当全额返还给男方。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根据前面提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的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并共同生活再离婚是不需要退还彩礼的。而且即便要返还,如果彩礼用于共同生活开销,也是要在返还数额中扣除的。而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女方以此骗取彩礼礼金的行为。

因此,若悠网律师在此提醒您:(1)如果要支付彩礼,最好通过银行转账、汇款,以便保存交付凭证。(2)在对方收到彩礼时让其出具收条,这样可以明确彩礼的性质和对方收到彩礼的事实。(3)如果是巨额财产的赠与,可以书面形式进行特别约定,比如将双方离婚作为撤销赠与的条件,以更好维护给付彩礼一方的合法权益。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