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合同

不可抗力导致损害是否要承担责任

来源:网络

一、不可抗力导致损害是否要承担责任

司法实践中,应结合行为人的具体情况等作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不可抗力作为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必须是在不可抗力作为损害后果发生的唯一原因时方能成立。因当事人的过错致使损害后果扩大的,当事人应就自己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含义

“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含义包括不履行合同上的义务,也包括在《民法典》意义上造成他人损害。此处的"损害"应作广泛的理解,既包括财产上的损害也包括人身损害。

2、不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解

本条“不承担民事责任”中的民事责任也应作广义理解,“不承担民事责任”不限于不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救济实质性损害后果的责任承担方式,而是包括了不承担《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二、适用不可抗力要注意什么

在不可抗力的适用上,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合同中是否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不影响直接适用法律规定。

2.不可抗力条款是法定免责条款,约定不可抗力条款如小于法定范围,当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规定主张免责;如大于法定范围,超出部分应视为另外成立了免责条款。

3.不可抗力作为免责条款具有强制性,当事人不得约定将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责事由之外。

4.不可抗力的免责效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以下例外: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三、遇到不可抗力,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当事人应该及时通知对方,说明情况,并尽力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其次,当事人应该根据合同约定,协商解决方案,如延期履行、变更履行方式等。如果协商无果,当事人可以向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申请解决纠纷。

在法律上,不可抗力是一种免责事由,即当事人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不承担违约责任。但是,不可抗力的认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客观存在,即不可抗力事件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当事人主观臆造的;

二是不可预见,即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预见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三是不能避免,即当事人无法通过合理措施避免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四是不能克服,即当事人无法通过合理措施克服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

不可抗力导致损害是否要承担责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总之,遇到不可抗力,当事人应该及时通知对方,并尽力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在解决纠纷时,应该根据合同约定,协商解决方案。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向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申请解决纠纷。在法律上,不可抗力是一种免责事由,但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认定。遇到纠纷无法自行解决时,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专业律师。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