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合同

合同诈骗伎俩及预防对策

来源:网络

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合同已成为各经济组织之间经营活动的主要形式。然而,也有极少数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制造出一个个合同诈骗陷阱,让人防不胜防。最近,笔者对发生在柳州某大型国有企业其下属8个单位的8起合同诈骗案进行专项调查。

诈骗伎俩

一、借他人货物,诱客户上勾。即采取预先设置圈套,选好假的货物仓库或堆放场,以假货源诱骗客户上门。某贸易公司总经理蒙某经人介绍,得知南宁市某经营部有白糖供应,即派业务经理黄某前去洽谈。某经营部经理苏某为骗取黄某的信任,先摆豪宴请黄吃喝,后又主动带黄到“货仓”查看?实际是他人的白糖?,黄便深信不疑。于是,黄某便与该经营部签订了一份价值672万元共4500吨白糖的供销合同,黄某将全部货款672万元汇入该经营部账户。该经营部交付仅价值179万余元的白糖810吨,之后苏某便携款潜逃,导致某贸易公司蒙受直接经济损失493万余元。

二、偷梁换柱,恶意串通。某车站客运员邓某、张某串通某乘务所运转车长熊某,用伪造货票调换真货票,用假公章、日期章和假身份证以货主身份冒领铁路运输物资。他们以此种手段在某车站4次实施诈骗,共骗得麸夫224吨,价值29万元。

三、抛少量定货,拐大宗货款。诈骗分子先给甜头,预付小部分货物,以打消对方的顾虑,达到签订合同骗取大宗货款的目的。某物资贸易公司业务员陈某经人牵线,与广东茂名市中南石油化工公司?实为个体皮包公司?经理何某洽谈,双方达成口头协议,由何某供给某物资贸易公司1000吨0#柴油。何某为骗取信任,挪用他人的购油款采取高价进、低价出的手法购得2车柴油预先发给购方。某物资贸易公司即将油款180万元全部汇入何某账上,可何某却将购油款用于还债和挪作它用,挥霍一空。使某物资贸易公司造成99万余元的巨额损失。

四、以高利作饵,钓渎职之人。诈骗分子常许以高利骗贷,在短期内还本付高息,骗取信任,进而放长线钓大鱼,骗取巨款。谭某原是南昌市看守所在押待判脱逃的诈骗犯,逃窜到柳州后,用骗来的金钱铺路,获得各有关部门领导的信任,并打着做生意的幌子,承包了柳州市某物资供应站。一次,谭某结识了某物资处原处长许某,以经销柴油为名,通过许某向该处借款240万元后,谭某在没做任何生意的情况下,于第2个月便向该处还本付息266万元,并给许处长以巨额的“好处费”,以此骗取信任。接着,谭某又以经营大米等为由,许诺以100%的高息作饵,两次通过许某直接从该处劳动服务公司骗取了共计1200万元的现金。谭某诈骗得手后,便大肆挥霍。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