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合同

合同诈骗罪条款

来源:网络

合同诈骗罪条款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除规定了合同诈骗的四种具体情形外,尚有一个堵截条款,即“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规定。这一规定是立法者考虑到合同诈骗具体形式千差万别,很难以列举方式穷尽各种可能而设置的开放性规定。,这种规定虽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利于对付犯罪,但其缺点是极为明显的:一是它不属于纯正意义上的罪刑法定,二是用之不当会罪及无辜,尤其是合同欺诈、诈骗问题相当复杂,更易导致刑罚误用。因此,对于合同诈骗四种法定情形之外的利用合同诈骗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应予足够重视,深入研讨。笔者仅就以下几个问题简略阐述:

第一,无论诈骗手段如何,必须把握合同诈骗的首要特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

第二,合同诈骗罪所利用的合同,从目前情形看仅限于经济合同,而不是广义的合同。这可以从《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列举情形推知,也可以从《刑法》对合同诈骗罪的归类得出结论,因为合同诈骗罪被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之中。但是,随着统一合同法的出台,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范围是否会扩展到市场经济领域之外,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合同诈骗的其他主要手段还有:

1.伪造虚假标的。具体包括虚构自始不存在的标的,或掩盖标的已灭失等真实情况。例如,甲乙在订立出售一船玉米的合同过程中,因船遇恶劣气候,玉米已发酵腐烂,船长仍在航程中将之出售,并通知卖方甲。甲故意隐瞒玉米已不存的事实,依然与乙签订合同并取得贷款,后谎称对玉米被出卖的事实亦不知晓。此案即属伪造虚假标的行为。

2.蒙蔽对方错误签署文件。行为人利用欺骗手腕,诱使对方签订一份原本无意签订之合同。此种情形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被害人易于发现被欺骗而拒绝给付,但这种行为本身可作合同诈骗未遂看待,也不排除犯罪得逞的可能性。

3,掩盖严重影响预期利益的事实。例如,甲乙签订一项加油的买卖合同,但甲故意隐瞒政府业已修改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会导致加油站地理位置发生较大变化。合同履行后,加油站生意每况愈下,损失重大。笔者认为,对甲方之行为应于民事责任之外,再加以刑事追究。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只属于民事上的合同欺诈,可为一说。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