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房产

购买房子的税费怎么算

来源:网络

一、购买房子的税费怎么算

过户所需支付的税费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首先是契税、其次是营业税、再者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涉及到房屋产权登记费以及房屋评估费等多种费用,此外还有可能产生于特殊情况下的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等。

对于商业性住房交易来说,需要缴纳总金额的5%作为营业税,而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收取比例为6%,相应的城建税、教育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亦将依据实际缴纳的营业税数额按不同比例进行税收征收。

在计税过程中,主要有如下几点需要考虑:

第一项需计算的款项便是契税,契税根据其适用范围分为两种情形,即基准税率为3%,优惠税率分别为1.5%和1%,具体的征收标准为:

如果购房者为首次购买房屋,房屋面积不超过90平米,那么只需按照交易总额的1%来缴纳契税;

反之,如果购房者首次购买房屋时,房屋总面积已经超出了90平米(含),则需按照交易总额的1.5%缴纳契税。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购房者满足首次购房以及购买普通住宅这两个条件时,方能享受到契税的优惠政策。

若所购买的房产为非普通住宅甚至是非住宅环境的房地产,则需按照交易总额的3%来缴纳契税。

接下来我们谈及营业税的计算,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买卖房屋的两个基本条件进行区分判断:

第一种情况是房屋购买时间已满五年的普通住房,房屋证载面积小于144平米并且房子单价低于5000元/平方米的,可以免交营业税;

如果上述条件均不符合,则需按照房屋现评估价与原购买价之间的差额,按照5.65%的比例缴纳营业税金;

最后一种情况是对那些未满五年期限的普通住房以及非普通住房而言,同样按照全额5.65%的比例来缴纳营业税。

至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大概按成交价的1%来征收,规定由卖方负责。

再者,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也颇为独特,即房屋的出售者必须获得房屋的产权证明并且在五年内没有出售过房屋才能享受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具体计算方法为:

房屋出售者按成交价与原始成交价之间的差额的20%征收所得税。

而针对已经持有房屋产权证书并满五年后卖出的情况,可以免收所得税。

对于这笔税收,也是由卖方负责承担。

最后需要提到的就是印花税的计算,发票价按照万分之十的比例收取,买卖双方各自负担一半。

除此之外,房屋交易手续费一般按照6.00元/平方米的房屋建筑面积来计算,也是以买卖双方各自负担一半的方式来缴纳。

这个环节所需缴纳的款项主要包括房屋产权登记费以及购房者自己需要负担的部分。

以上便是关于房屋过户的相关税费计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七条

房地产转让,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签订书面转让合同;

(二)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在房地产转让合同签订后90日内持房地产权属证书、当事人的合法证明、转让合同等有关文件向房地产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申报成交价格;

(三)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书面答复,7日内未作书面答复的,视为同意受理;

(四)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申报的成交价格,并根据需要对转让的房地产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五)房地产转让当事人按照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六)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核发房地产权属证书。

二、购买房子哪些程序是必需的

购买房子的必需的程序是:

1、签订认购书,并缴纳订金;

2、签订买卖契约,包括内销商品房销售契约、内销商品房预售契约等;

3、买卖双方只有办理完预售登记后,契约方能具备法律效力;

4、签订管理公约,办理入住手续;

5、办理产权过户,领房产证。《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购买房子的税费怎么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