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房产

购买教育地产要注意避免哪些纠纷

来源:网络

迎合目前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想法,教育地产越发火热,划片区就近入学政策发布以后,教育地产的价格不断攀高不说,教育地产更是供不应求,一套重点学区几乎承载了众多家长们对孩子的所有期盼。但是教育地产购买时有很多因素需要引起广大购房者的注意,切忌盲目。

1.买教育地产量力而行是关键

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花费重金购买重点学区周边的房子,认为这样有助于让孩子的成长更为平稳,能够一路名校到大学。但购买教育地产,付出的可能远比买别的房子来得多。

有的家长为了购买教育地产,可谓是全家总动员。从公公婆婆,到自己爸妈,每个人都参与了进来。小李一家就为了女儿想买套园区的教育地产,全家总动员了。小李和她先生都是普通工人,积蓄和每月收入都有限,最后只能动员自家父母和公婆的养老钱来支援。开始,小李的先生并不同意这么做,因为父母的养老也是需要资金的,也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但后来小李公婆一听是为了自家孙女读书才要买房,毫不犹豫的将养老钱拿出来了。

有时候做事情是要量力而行。小李一家只能说是自家父母和公婆都比较开明,将钱拿出买教育地产。小刘家就不是这样,她想为了自家孩子,买套教育地产,但由于自身积蓄和贷款等因素钱不够,只能求助于公婆和父母,但是公婆考虑到以后自己的养老,没有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小刘渐渐的也就对公婆有了一些看法。但其实父母、公婆是没有必须买教育地产的义务的,这些钱毕竟是他们的积蓄,也是养老钱。买房真的需要量力而行。

2.买房就能上重点学校?

教育地产不仅能够满足住房的需求,还能满足孩子教育这个大课题。好的教育地产无形中推动了大家对教育的关注度。同时,教育地产相对普通商品住宅而言,虽然价格较高,但其升值空间也较大,有着较大的投资优势。

但买房,真的能上名校?买之前还要仔细考虑看清。也曾有报道称,一些家长虽购买了所谓的“教育地产”,但孩子依然无法入学。因此,要购买教育地产的家长,需要注意片区的调整以及学区对户口转入的时间要求。教育地产虽为楼市“香馍馍”,但也不要盲目。

小编提醒:买教育地产,留心以下要点

1.空口无凭一切以合同为准

现在的楼盘大多数都是卖期房,尽管宣传资料上说是建有教育配套,置业顾问也讲得言之凿凿,但往往口说无凭,写进购房合同才是最保险的。因此,必须在购房合同中一一落实,才有事后追究的依据。

2.多到实地考察查看学校情况

购房前如果学校已经建成,或者本身就存在,那就更好办了。到学校实地考察一番,进行详细咨询,亲自摸清楚是否与开发商所承诺的一致。你需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学校留给楼盘的名额够不够等等。

3.“教育地产”与赞助费哪个合算,先来算好一笔账

眼下房价较高,如果你买房纯粹是为了一个入学指标,就得先算一笔账,看看到底是买房划算,还是直接交择校费更划算。如果投资的话,也要看买进的价格是否合适,自己测算下房屋未来的增值空间。

4.房子第一学校第二

买房最重要的,还是房屋质量、小区环境、物业服务等“硬件”,而学校配套这一“软件”给房屋的加分也仅仅是一小部分。所以,房子本身好不好是最重要的,有没有学校是其次,不要因小失大。

5.离学校近不一定是“教育地产”

很多购房者对教育地产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只要房子周边有学校,就意味着是教育地产,只要买了学校附近的房子就一定能上学。其实,学区的划分原则是教育部门根据当年区域内适龄学生的数量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有时候,哪怕就在学校的马路对面,也未必就是教育地产。

6.户口若是迁不进花多少钱都白搭

即使房子所属区域在学区范围内,但如果孩子户口无法迁入,也会影响孩子的名校梦。因此在购买教育地产时应明确掌握房屋的户籍状况、入学资质要求等,在签订教育地产买卖合同时确保合同目的与购房目的相一致。

7.购买“教育地产”须量力而行

一些二手教育地产要求一次性付款,巨大的购房压力会使一些希望购买教育地产的普通家庭不堪重负。所以一定要慎重购买,不要影响日后的生活。另外,二手房是否受上学限制。

8.切勿太过心急,提前做好准备

很多家长为孩子上学考虑,生怕错失买房机会,便想赶紧下手,连忙“一掷千金”。但事实情况,从购买成功到进行入学报名,很多学校都是有规定条件的,譬如:很多学校要求满足落户及入住两个条件才可报名入学。

9.不能只关注学区问题,居住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学区问题是家长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这就会导致他们对于房价、品质、环境、配套等其他方面考量的缺失。

10.学区选择不可盲目,应充分考虑孩子发展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所学校也都各有偏向,因此并不是只要是重点学校就真的适合孩子的发展。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