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房产

市场上有哪些“类住宅”产品

来源:网络

目前市场上与“公寓”有关的各类产品主要有以下这些:酒店式公寓、公寓式酒店、公寓式办公、行政公馆、行政公寓、产权式公寓、产权式酒店,看到这些你是不是已经晕掉了?这些名字中,叫得最响亮的,无疑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酒店式公寓”了。销售过程中,往往被包装成“酒店住宅”的高端物业,既有酒店的一流服务、又有住宅的属性。甚至,在现实房产营销中,这个称呼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的大口袋----只要是跟“住”有关的产品,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是“酒店式公寓”。但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你越是觉得困惑的地方,往往就意味着猫腻所在。

市场上有哪些“类住宅”产品?

酒店式公寓

本质:住宅

酒店式公寓指按酒店式管理的公寓,按居住建筑处理。可见按照官方定义,酒店式公寓属于居住建筑,土地分类为住宅用地,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虽然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务,其本质上是住宅,属于现在的限购范围。事实上,很少会有楼盘开发这种产品,这种物业类型是绝对的非主流产品。

公寓式酒店

本质:酒店

公寓式酒店指按公寓式(单元式)分隔出租的酒店,按旅馆建筑处理。公寓式酒店属于商业性质,土地分类为商业用地,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或者50年。

尽管加上了“公寓”两字,其本质上仍是酒店。而且按照规定,这类物业只有一张大产证,不得分套销售。整个物业只能由机构或公司进行投资,再交由一家专业酒店公司进行管理。由于产权属于机构或公司,当然不能将客房分割出售给个人。换句话说,这类产品就跟你我无缘了。

公寓式办公、行政公馆、行政公寓

本质:办公楼

公寓式办公指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有独立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公寓式办公的本质就是办公楼,土地分类为商办用地,土地使用年限为40年或者50年,只不过与一般办公楼每层设置公共卫生间不同,它在每套中都加入了卫生间与厨房。而所谓行政公馆、行政公寓,其实只是个销售说法,无任何明确定义,其与前面的公寓式办公并无不同。

产权式公寓、产权式酒店

本质:酒店管理公司统一经营、出租

这种产品与前面几种不在一个范畴。总的来说,产权式酒店的本质在于购买者的目的并非自住,而是将客房委托酒店管理公司统一经营和出租,以获取客房利润分红和酒店管理公司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

“类住宅”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价格便宜。比同地段同品质的住宅单价便宜,总价低,尤其是在“单套不得小于150平方”的规定出来之前。

不限购。在住宅限购的城市,可以成功吸引一大批的目标群体。住宅的价格飙涨与限购,使一部分刚需与投资客不得不转向类住宅市场,进而再催生出这一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有些类住宅项目,地段非常好,尤其是位于商务中心等城市中心区域,这点不具普遍性,只能就具体项目而谈。

缺点

不能落户,没有学区。这对第一次置业的人群有影响,对二次置业或投资客其实影响并不大,尤其现在单套面积控制之后,公寓式办公项目都纷纷走“高端”路线,因为单套面积已经在那里了,以前的刚需战略将受到极大压制。换句话说,现在能买公寓式办公产品的人群,往往已经不需要考虑落户问题。

水电煤、物业费较贵。水电煤的价格基本上是住宅的2.5-3倍,物业费各个项目不同。

交易税费高。主要是转手时增值部分的税率,对于一手购买者而言与住宅差别不大;而转手时的税费由购买者承担,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子价格。

居住舒适性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户型设计、小区环境、是否商住混杂。过去的类住宅产品,多采用中央核心筒的小户型设计,户型谈不上舒适;小区极有可能只是下面带商场的一栋或者几栋楼,所以也谈不上良好的小区环境;商住混杂是常见现象,当你拎着菜乘电梯的时候,对面站着的很可能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因而带来了很多居住上的困扰。

当然,随着户型的扩大、产品定位的提高,现在的类住宅产品正在不断“住宅化”,以上几个缺点,在很多项目中几乎已经完全不存在(只有商住混杂无法做到完全避免,但在高端项目中也已经很好了)。

日照条件。现在住宅的日照标准执行得越来越严,基本没有空子可钻,但类住宅项目不需要日照审批,所以,不论看起来多美好的类住宅项目,开发商是不会给你考虑日照问题的,销售也不会跟你提,能否满足需求,全靠你自己现场判断。

商业用地使用年限只有40-50年,而且物权法没有规定到期自动续期。关于这一点,法律大家们已有很多讨论,我们作为小市民心里也没个谱,相比于住宅用地,有几点是清楚的:

住宅用地到期自动续期,仅说明期满了以后,不能够收回,不是说不要钱;

如果说为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居住用地只收取少量出让金,而商业用地必须按照商业逻辑运作,应收取较高费用的话,那么,拥有多套住宅的业主怎么算?

很明显,多套住宅的保障功能已经不存在了,其实就是投资属性,与商业物业是一回事。事关稳定无小事,所以,我对于商业用地将来要补交沉重土地出让金的说法持保留态度,很可能就是一团浆糊。

价格涨得慢。住宅早已不仅是居住含义,能否增值成了大家最为直接而迫切的购买需求。但是纵观过往的价格趋势,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住宅比类住宅涨得快,这才是对于类住宅的致命一击。

“类住宅”值得买吗?

这个问题过于主观,每个人看法不同。一方面,限购还在进行,通州的商住楼限购,也许不会是个孤例;另一方面,类住宅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稀缺性。对于类住宅的建议是:你要选好标的。

买好地段的、管理良好的房子。好地段永远是稀缺品。

买商务中心区小户型的、管理良好的房子。商务中心区保证了居住的强烈需求,而小户型的类住宅,以后不可能再出现,必然推升存量房的估值。

买暂时处于价值洼地的房子。因为类住宅的长期“不受待见”,其实在某些区域,存在着不少被低估的类住宅,这就需要自己有足够的眼光和魄力了,其实通州限购事件已经给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类住宅也是可以成为稀缺品的。而衡量类住宅的价值的最好量化标准无疑就是租金,类住宅较低的价格给业主提供了获得更高租金回报率的可能性。

如果考虑自己居住,选择类住宅作为改善型住房(更大、更舒适、地段更好),那么,除了上面的因素外,小区的管理、规模、景观绿化要更加仔细斟酌。

初次置业者,原则上不建议购买类住宅产品(在150平方的限制下,事实上也不可能购买新房了,只能买二手小户型的),因为毕竟还有落户口、居住成本过高等硬性因素在里面。但是如果被限购弄得如坐针毡,那就只有靠自个判断了。

坚决回避管理混乱、户型不合理、居住不舒适的类住宅产品。

以上建议只适用于一、二线城市,只有在资源紧缺的城市,类住宅才可能有生存的土壤;在其他小城市,老老实实去买住宅吧,如果接手了类住宅,这可能是你这辈子掉进去的最大的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