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房产

购买教育地产时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来源:网络

教育地产一直是二手房中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每位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因此为了孩子选购教育地产就变得十分必要。购房者在购买教育地产时,切记不能相信开发商的口头承诺,一不小心的疏忽带来的可能就是后期的维权。下面,一起跟随若悠网小编来看看,购买教育地产时一些常见的误区吧。

购买教育地产时常见的误区

1、教育地产与学位房的概念混淆

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对专业名词的错误理解。当然有时也是开发商故意混淆概念。学位房指的是,因购房者在买房后能获得相关学校“学位”而得名。一般来说,项目有“学位”名额是因为其引进了学校,或与某些“名校”有联建、合作方面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业主子女入读指定的学校无须跟别的孩子一起参加入学考试、电脑派位等程序。但是需要清楚的是,学位房一般是有名额限制,并未不能保证100%入读。

教育地产,是政府根据生源情况来划分的,按最新政策规定,如若业主户口已迁入“教育地产”,那么其子女可以按规定入读在户口所在地分配的学校,即“免试就近注册登记入学”。

简单可以理解为,学位房是拥有好学校读书的资格,教育地产是拥有入学读书的资格。明显,学位房要好于教育地产。而开发商也恰恰喜欢利用这一点,假称自己是学位房。如果购房者混淆这二者的概念,可就一不小心入了套。

2、在名校旁边住就能上名校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同时也是开发商最惯用的欺瞒伎俩。学区是教育部门根据区域的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而设定的。是为了保证每个区域的的教育资源都尽可能的公平。划分的标准不是地理上的范围,不是距离上的远近。有的时候隔了一条马路而已,但是你的房子就是不属于这个学区。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不然房子到手后,发现不是心仪的学校,再去维权可是赢不了的。

3、买的时候是A学校,住的时候却是B学校

因为现在买房多是期房,从买到住一般会有1年左右的间隔。在买房的时候,置业顾问打包票说我们的学区是xx学校,但是一年后,也许是因为该区域学生数量超过教育资源的承受范围,教育局重新划分学区了,也许是开发商和引建学校的合约到期了,住进去的时候,学校就换了。而目前因为学区维权的多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在和开发商签合同时,一定要加上如果学区发生变动,有权退房或者补偿之类的条款,如果你很重视学区,这一点就变得十分必要。

4、二手房买卖,前户主的户口不迁,买了教育地产也是白搭

购买二手教育地产的过程中,如果原户主户口不迁走,新房主是没办法落户的,同样,也就没办法办理入学。因为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这就需要买房子在签署合同时与卖家协商好户口迁出的最迟期限,过期的违约金等等。

购买教育地产确实需要费心去规避一些误区,学会揭露开发商设置的一些骗局。如果在这方面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若悠网进行在线法律咨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