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房产

房产抵押借款合同纠纷是什么

来源:网络

房产抵押借款合同纠纷

为帮朋友,贸然借高利贷,谁知稀里糊涂竟然签了房屋买卖合同,到头来被人“逼”着要“卖房”,懊恼不已的夏先生无奈之下走上法庭,以对房屋买卖合同存在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该买卖合同。日前浦东新区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夏先生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

奇怪的两份合同

夏先生称为了帮好朋友借钱,自己决定去借高利贷。2007年2月8日,夏先生和两个朋友一起来到浦西的一个公司。夏先生回忆,他在孙某的撮合下与被告张小姐达成协议,并签订了一份《房产抵押借款合同》,约定:夏先生向张小姐借款12万元,利息2万元从中直接扣除,借款期限为3个月,夏先生还拿出自己位于浦东大道上的一套46平方米的房屋作抵押。

夏先生说自己回到高利贷公司,被孙某要求拿出身份证,并签订一份空白的房屋买卖合同。孙某解释这只是一个形式,主要是办理抵押登记。于是,夏先生又稀里糊涂地签了自己的名字。

“借款”转眼成了“逼房”

之后,夏先生与张小姐一同前往房产交易中心办理了抵押手续,下午四点半,夏先生的银行存折上划入93600元。由于急着拿到钱,夏先生没再说什么,签了一张收据。

两个月后,张小姐开始不停地向他催讨借款,要求他归还13万元。2007年7月,张小姐将夏先生告上法庭,要求其履行房屋买卖合同,将抵押房屋转让给张小姐。

张小姐在法庭上提供了夏先生亲笔所签的房屋买卖合同,其中清清楚楚地言明,张小姐向夏先生购买位于浦东大道上建筑面积为46平方米的房屋一套,转让价款为35万元,张小姐支付房款12万元作为定金并于5月前支付尾款23万元给夏先生,夏先生于5月8日前将房屋交接给张小姐。张小姐还提供了夏先生亲笔签名的收据,上面显示夏先生于2007年2月8日收到张小姐的首付定金12万元。

情急之下的夏先生也向浦东新区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自己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的签字是被告误导甚至欺骗下进行的,请求法院判令撤销该份合同。

百口莫辩缺证据

被告张小姐的代理人称,夏先生向张小姐借钱是事实,但并不是高利贷,夏先生是因为房产升值所以才不愿履行买卖合同,如果夏坚持要求撤销合同,那么夏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双倍返还收取的定金,即24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重大误解是指误解者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

夏先生与张小姐之间签订了《房产抵押借款合同》和《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而且夏先生向张小姐出具的收据也写明是购房的首付定金,夏先生应当知道“房屋买卖”和“房屋抵押”两者性质完全不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也完全不同。故原告称买卖合同上的签字系重大误解,依据不足。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