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房产

购房时谨防哪些忽悠术

来源:网络

招数一收封房金逼订

有些售楼人员会先察言观色,判断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假如其购买意愿很强烈,售楼人员就会让消费者先交一点钱,这叫“小订”或“封房金”,钱数一般不多,一两百元即可,最多1000元。交钱后,售楼人员便承诺不再把这套房子介绍给其他人,这让消费者对其有了归属感。其实,这是一种被行内称作“逼订”的销售技巧。消费者交钱后,会在心理上对这个楼盘有了牵挂,往往最终会将其买下。

招数二封杀第一需求

楼盘的销售现场通常会张贴出一张销售进度表,上面明确显示哪些户型已被售出、哪些户型已被预订。如果消费者完全相信这个进度表,可能就被忽悠了。

在售楼人员介绍楼盘情况时,消费者第一眼看中的往往是整个小区的房子,但这样的房子并不一定能买到手。当售楼人员用某些暗语询问销售控制台时,控制台的人员立即就心领神会,告知消费者这套房子已经售出。

规划面积较大的楼盘项目往往采用低开高走的价格策略。一个项目刚开盘时的价格通常较低,此时,一些开发商就会以“小区里质的房子”作为诱饵,吸引消费者的关注。随后,开发商会为了把位置、户型不理想的房子先卖出去而谎称好房子已经售完。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听信销售人员的介绍后,往往会放弃自己的第一选择,转而买下性价比并不高的房子。随着销售量的增长,开发商会将较好的房子逐步放出,而销售后期的价格必然会上涨,于是好房子也能卖出个好价钱。

招数三囤房加价

对于销售情况比较火爆的项目,消费者想买的房子往往已经售罄。其实,售楼人员自己手中有时会握有一些房源,当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强烈时,售楼员便声称正好有人想加价转让,一些消费者为了买到满意的房子,往往会心甘情愿地加价购买。殊不知,这笔转让费其实已经装入了售楼人员的腰包。

消费者蒋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受害者,他看中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新楼盘,均价为每平方米2.6万元。综合考虑了地段、户型、交通等因素后,蒋先生对该楼盘非常中意。开盘后,蒋先生来到售楼处,发现自己看中的房子已经售完,剩余的几套房的价格也涨到了每平方米2.8万元。就在他大失所望时,售楼人员称自己有个客户为了投资订了好几套房,她可以劝说其让出一套。由于房子的楼层、朝向都是蒋先生喜欢的,他当即要求和这位客户见面,售楼人员随即与该客户取得了联系。双方经协商确定,按照每平方米2.7万元的价格成交,其中每平方米1000元的差价需要用现金的形式直接支付给转让者。后来,蒋先生惊讶地发现将房子转让给自己的客户竟然是该项目的售楼人员之一,所谓的转让不过是场骗局。

招数四苦肉计

买房与卖房的交易过程有时候就像一场心理战,售楼人员赢得了消费者的同情心后,其介绍的内容就会显得格外可信。在此过程中,一些售楼人员会时不时地用点苦肉计,如有意选择在下着倾盆大雨的天气拜访客户,让自己湿漉漉地把资料送到消费者手上;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身穿裙子陪消费者看房,冻得嘴唇发紫……此时,消费者往往最容易动恻隐之心。

还有一些售楼人员练就了一双“势利眼”,会从消费者的衣着打扮去判断其经济实力。他们会关注消费者的衣服品牌、穿着搭配、是否已在别处购买了房产、开哪种档次的车等,然后看人下菜碟,向其推荐不同价位的房子。

招数五美化楼书

开发商常常利用光影、修图等手段美化楼书,一些较为冲动的消费者容易被此迷惑,进而买下房子。

事实上,楼书没有完全真实的,消费者切不可相信楼书中的承诺。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楼书所提出的条件仅表明开发商的意愿,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发生法律纠纷,楼书是不能作为证据的,除非双方签字认可了楼书中的承诺,并将其附在购房合同的补充协议中。

除此之外,对于楼盘沙盘所呈现出的效果消费者也不要完全相信。因为受灯光和视线的影响,消费者会对沙盘产生一种错觉,再加上有些沙盘是用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看上去更富有立体感。实际上,现实中的房子即便楼层、朝向、角度、视野再好,也达不到沙盘呈现出的效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