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房产

房产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来源:网络

大城市房价、地价去年以来逆势飙涨,其泡沫化倾向已使房地产成为资产泡沫最严重的领域。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并未受高基数影响,同比飙涨25%和46%。7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扩大,同环比连续12和15个月上涨,热点城市房价全部创出新高,同比上涨30%至50%,深圳房价同比大涨100%至150%。而事实上,近年来楼市基本面已不被看好,比如城镇户均住房拥有已达到1.2至1.4套,如果将在建、在售和新售算在内,则人均住房面积将超过100平方米;再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从2012年的10%降至目前的5%-8%,今年上半年再降至6.5%,三年来首次低于GDP增速。另外,进城人口和劳动人口从2011年开始净减少。

货币取代人口,成为楼市资产泡沫化的首要因素。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7.53万亿,同比多增近万亿,刷新2009年创下的半年新增贷款历史纪录。考虑地方债务置换,去年以来实际信贷增速为15%至17%,远超13%的信贷增速目标。上半年,楼市资金面有四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个人房贷占总贷款16.3%,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二是全部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41.3%,为2011年至2015年平均值的两倍,二季度占比更是超过50%;三是根据若悠网平台监测,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4.44%,再创历史新低;四是房企发行公司债4900亿,达到去年的1.14倍,平均利率为5.09%,创历史新低。

国企占用了相当数量的社会融资,但利润连续17个月下滑(上半年利润下滑8.5%),创连续负增长的历史纪录。上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基础性改革是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由此,信贷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趋势会强化,即制造业“去杠杆”、个人消费领域“加杠杆”。同时,不良贷款已连续17个季度上升。借助地价房价上涨,银行扩大地产领域贷款,不仅能做大正常贷款分母,降低短期不良资产率,还可稳定抵押物价值,延缓潜在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地方政府调控不力是楼市资产泡沫化的第二个因素。2014年确立因城施策的调控主题后,中央一直强调,地方要发挥调控主体责任。但面对房价地价暴涨,各地的调控政策仍不到位。例如,控制“地王”,由于一些地方不想失去可观的土地出让金,于是就出现了治标不治本的“熔断”,无怪乎央媒屡屡发出“遏制地方政府炒地”的严厉措辞。再如,厦门房贷新政因行政损耗无疾而终、合肥限购难产等。另外,多次强调的“去库存”与城镇化结合,但一些地方以“去库存”做大旗,将楼市刺激做到极致,而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均化等却几无进展。楼市在供给端没有“做实”,在政策刺激下需求端膨胀,泡沫化就是唯一结局。

地方政府调控不力,背后的原因是,去年以来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近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营改增”等减税又压缩了地方财源,而“去产能”和积极财政政策下地方支出太多,收支缺口扩大。楼市繁荣能弥补财政收入,还能缓冲制造业疲软和“去产能”冲击,抹平工业投资下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击。目前,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40%至80%,对楼市的依赖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近期,笔者调研某二线工业城市,尽管潜在库存5年也消化不完,但仍在规划大规模的商业中心、度假酒店。

购房“加杠杆”是楼市资产泡沫化的第三个因素。居民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很强烈,而房屋成本包括地价、建材、人工等,这些都按市场价格变动,决定了住房是对冲通胀的优选。加上通胀预期下储蓄明显缩水,未来不确定性支出、养老支出增加,储蓄养老演变为“买房养老”。另外,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最低,保值增值的买房让杠杆最大化成为选择,杠杆率(房贷余额/存量住房价值)由2014年的15%快速升至今年6月的近40%。而杠杆率快速攀升,往往是楼市泡沫化最重要的表征。

房企助推是楼市资产泡沫化的第四个因素。房企敢于赌“面粉贵过面包”的地王,就在于打造豪宅的运营模式。即便在规划上对豪宅有限制,但房企可通过“拉高限低”,即做大普宅容积率、压缩普宅空间,腾出更多用地做高溢价、低密度的别墅来规避。据易居研究院统计,上半年一线城市总价1000万以上豪宅成交11620套,比已创历史新高的去年上半年暴涨217%。而且,高价住宅已从一线城市蔓延到杭州、厦门、天津、南京、三亚等地,上半年这5个城市“5万+”豪宅成交1055套,同比暴增了三倍以上。豪宅挤压了普通住宅的空间,有效需求被挤出。更让人忧虑的是,热点城市“逢拍地、必地王”,岂不是未来新房将全面豪宅化?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