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抖音热门 > 抖音热点

承认吧!你办健身卡就是为了去洗澡

来源:若悠网
2019年,

没有什么比“假装健身”还火

尽管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懒了,但我还是被前两天新闻里“1亿人在假装健身”这件事情震惊了。

顾名思义,所谓的“假装健身”指的就是那些办了健身卡,却一年也去不了几次的人。

看到朋友圈里那些已经办了5、6张健身卡的朋友,却突然对“假装健身”产生了共鸣,这倒还挺让人意外的。

在那之前,翻一翻自己的社交网络,很轻易就能找到大家各式各样的“健身打卡”。

也有人每天痴迷于刷微信步数,晒出自己的跑步路线图;

如果有人在朋友圈秀出自己的胸肌、马甲线,或者发一张在健身房里大汗淋漓的自拍,无疑会得到最多的评论和点赞。

一位男子为了给妻子庆生,跑出了一朵玫瑰

随着晒健身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健身的观念看似也更深入人心了。

当健身房与理发店、房屋中介一样,成为上班族在早晚高峰地铁站的“三大拦路虎”。如今即使没有锻炼习惯,你也多少被路边“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宣传小哥,按头科普过一些健身界的词汇:

体脂率、基础代谢、升糖指数……

如果现在还有女生在网上提问“跑步会不会让自己练成肌肉腿”,一定会遭到无情的嘲笑。

如今互联网上最大的网红,已经从萌宠萌娃,变成了公园硬核健身大爷。

对运动的推崇,显然与现代人的健康焦虑密切相关。很多人都发现,跟父辈相比,我们这一代人的体能似乎越来越差了。

为了“不像新闻里说的一样猝死”,有些人选择双十二囤了上千块保健品,而有些人则选择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迈开腿”。

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马拉松热。

如今马拉松早已从“中产阶级的广场舞”,降维成了朋友圈的标配。所有的马拉松比赛基本上都是一票难求,大多需要摇号才能报名。

虽然很多人可能平时从不锻炼,参加比赛的唯一目的,只是在朋友圈晒晒衣服上的号码牌。

“加班的我,

脑子进了什么水要办健身卡?”

在“所有人都在变健康”的热潮下,很少有人不会被偶尔瞥见的热血鸡汤打动。

路过家楼下,已经是今年第五家新开业的健身房,“充5000送3000”更是常规操作,让你算下来仿佛不要钱,头脑一热就办了卡。

健身教练热情似火,当你买了他的课后,还会隔三岔五接到电话轰炸,让你觉得不去上课都对不起他,“和健身教练斗智斗勇”的网络段子简直是三天一个。

但你以为这届年轻人就能坚持下来了吗?那也太高估大家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实在太忙了。

除非你所谓的健身只是网上那种“十分钟肩颈放松”的白领式运动法,否则,对于如今天天加班、通勤2小时的社畜来说,仅仅是到健身房打个卡,都已经侵占宝贵的休息时间了。

有一位网友因为平时下班很晚,特意在家门口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办了会员。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在天不亮的时候去健身房举一个小时铁,再回家吃了饭坐地铁去上班。

让他坚持锻炼的唯一动力,就是想象这种晨练能成为一种习惯。

但是几周后的一个早上,他终于任由闹钟响了半个小时而雷打不动。之后,又重回了8点起床的生活,那张健身卡自然也吃灰了。

微博上有人这样解释自己不去健身房的原因

你可能曾无数次地下决心,试图改变自己肥宅的生活方式。偶尔在App上刷到健身达人,他们也会突然想起柜子里的健身卡,然后重燃斗志为自己制定一个“半年健身计划”。

开始健身的第一天,你换上在某宝网购的运动服,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半个小时,然后拿出手机对着镜子拍上一张自拍,并下决心在未来的1个月内减掉8斤/练出马甲线/练出背肌。

新鲜劲儿过了几天,“半年计划”就缩减成了“一周计划”;再做了几天硬拉后,“一周计划”又成了“坚持三天我真的很不错”。

因为不喜欢,所以很容易半途而废。空气不好、没洗头、小区的狗不够友善都能成为不运动的借口。

每一个试图逼着自己去健身房的年轻人,都是优秀的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手里花了大几千办的健身卡,除了在家里停水的时候去洗个澡,其余时间别无用处。

还有些人在健身房大业宣告失败后,决定曲线救国。

看到新垣结衣代言了健身类游戏心动不已,试图用对游戏的热爱培养自己的运动习惯,顺手以此借口买了一个switch。

但往往游戏机玩得欢,健身游戏的卡带却早早吃灰。最后,唯一的运动也只有在网上冲冲浪了。

“去健身房的第三天,我就拉伤了”

但那些真正克服了自己惰性,坚持一周去三次健身房的人,就真的能获得健康吗?

一个无奈的事实是,在热情的服务背后,中国健身教练的专业水平却令人担忧。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健身服务已成为2019年上半年消费投诉重灾区。健身服务投诉7738件,投诉量同比上涨72。6%。

而对于教练专业能力的投诉,是其中的一大主流。大部分健身房对教练根本没有门槛要求,只要你敢搭讪、情商高、能卖课就行。

甚至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在招聘软件上频繁收到健身教练相关的职业推送,甚至还有招聘方主动找过来问要不要试一试。

而自己本身“瘦得像个猴一样”,更是从没有什么运动习惯。

没有资格证也照样能上岗,没有运动经验和相关知识更是无所谓,入职后集体去上海培训个十几天,回来个个都是“资深教练”。

没有知识也没有能力,跟着这样的教练,训练效果可想而知。

有学员在跟着私教练了3个月后,右膝盖半月板后角二度损害;有人在教练的指挥下错误地使用运动器材,反而把旁边训练的人砸到胸椎骨折……

对于这样的健身教练,头脑发热办了卡的年轻人也就只能“一鸽再鸽”了。

更何况,就算你防得了健身教练的套路,也防不了健身房跑路。

如今很多健身房“捞快钱”已经成为常规操作:刚开业低价揽客,赚够了会员费后火速转让,或者干脆卷款跑路。

比如一位市民邓女士,她先是在一家叫做东宁健身的健身房办了卡,结果没几个月改叫森宁健身。

改名后由于经营不善,又转让给一个外地团队。没几个月的功夫,这个外地团队就关门跑路了。

郑州今年来有关健身房跑路的投诉已有500多件

这样折腾几次之后,健身房在人们心里已经快变成无良商家的代名词。而自己的健身计划,当然也就彻底夭折了。

被晒照“绑架”的健身,

还不如不健身

有人想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健康速成”,有人则盯着这群不切实际的人兜里的钱,试图在他们三天热情还没散去的时候多割一波韭菜。

在正确的健康观念还未在全社会普及的前提下,跟风盲目追求“健身”,只能让整个行业越来越良莠不齐。

不过,很多人也并不太在乎真正的成果。

一项调查发现,70、80后健身的诉求是缓解压力;而对于90后来说,运动则成为社交中重要的一环,年轻人通过晒照、打卡来塑造自己健康的个人形象。

也就是说,练不练并不重要,发自拍才是很多人健身的真正诉求。健身房的大镜子和瑜伽垫也渐渐被这群“健身5分钟,拍照一小时”的人霸占。

而当健身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减弱后,它的社交性反而凸显了出来。

强身健体成为次要,多吃蛋白粉增肌才是王道;动作正确与否无所谓,能做上几十个负重深蹲就能傲视健身房;而平板支撑更成女孩子的健身必选项目,就是为了快速练出能拍照的马甲线。

这一代年轻人在学生时代缺乏对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培养,成年后却被迫挟裹进了“全民健身”的浪潮当中。

在全社会功利化的健身氛围中,真正想要通过健身来增强体能、保持健康的人反而难以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而当他们自己挣扎在健身房里学习着并不科学的健身动作,再看着社交媒体上拥有好身材的健身达人,更容易陷入到自我厌弃当中。

x手上的一个草根健身小哥,曾短暂重燃了很多人的运动热情

于是陷入“健身-放弃-健身”的怪圈里,反而违背了当初健身的初衷。

当接过健身房的会员卡时,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体型优秀、精神强大的人。对待手里的果蔬汁、蛋白粉,我们就像父母对待茶缸里的枸杞一样认真。

然而健身并不是万能的,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假装健身”更加不是。

与其拼命让自己踏上“健身”的健康快车,还不如从自身条件出发,先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就比如,对于一些工作繁忙的白领来说,与其在加班到深夜后逼着自己熬夜跑步,还不如先做到按时吃饭,保证充足睡眠,来得更实际一点。

毕竟有种说法称,熬夜的人群每天会比早睡的人少燃烧52-59卡路里。说不定你辛辛苦苦跑步减掉的脂肪,还没有熬夜长出来的多。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