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抖音热门 > 抖音热点

痛心!噩耗传来……徐悲鸿女儿去世!!!

来源:若悠网
噩耗传来,11 月26 日9 时16 分,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女儿、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徐静斐在合肥去世,享年90 岁。

徐静斐,除了"徐悲鸿之女"

这个身份之外,

还有鲜为人知的“多重”身份:

她曾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她主持的水稻科研项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她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徐静斐的女儿黎枫说,

母亲一生最敬仰的人就是她的父亲徐悲鸿,

她教育子女们要爱国、好学、勤奋、勤俭,

传承“悲鸿精神”。

(拍摄于2011年)

去世后不设灵堂不收礼金

徐静斐自1956 年9 月任职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还是全国蚕协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蚕协会理事长。

她生前住在合肥市长江西路一处安农大的生活区里,这里的房子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她家里陈设简朴,没有设灵堂,也没有摆放花圈。

↑2019年3月,徐静斐接受新安晚报记者采访并赠送画册。

徐静斐的女儿黎枫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说,母亲生前交代过他们,身后一切从简,不设灵堂,不收受礼金,这也是尊重母亲的遗愿。

“母亲小时候乖巧,学习很好,从小受她父亲徐悲鸿的熏陶。”黎枫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母亲小时候喜欢看外公画画,“在重庆时,她父亲带学生去写生,她都要跟着去。她一辈子最敬仰的人就是她的父亲,在家常常教育我们要爱国、好学、勤奋、勤俭,以她父亲作为榜样。”

“你看看我们家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好像真的看不着。”徐静斐的儿子黎寒松说母亲一生勤俭,爱国爱党,经常在家讲外公的故事,“她说,外公一生心系祖国安危,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到南洋赈灾义卖,所得钱款全部捐献给抗日前线。外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她有着至深的影响。”


↑徐悲鸿

教育子女传承“悲鸿精神”

今年9 月,经过9 年的扩建,徐悲鸿纪念馆新馆重新开放。11 月2日,徐悲鸿海内外亲属再次聚首北京。当时徐静斐既高兴又激动,但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最后没有成行,她让子女带了一封信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感怀。

“母亲在信中说,‘说到徐悲鸿纪念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徐悲鸿绘画作品,普通观众观看徐悲鸿作品,主要是欣赏我父亲的绘画艺术和绘画风格,而我观看父亲作品,经常会联想和浮现父亲创作作品时的情景’。”黎寒松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母亲多次提到要传承悲鸿精神,她写的最后几个字也是“传承悲鸿精神”。

何为悲鸿精神?

徐悲鸿的生命轨迹始终与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紧密相连。他的身上凝聚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和爱护人才的伯乐风范;凝聚着独立自强的浩然正气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徐静斐把母亲留给她的房产无偿捐给国家。1991 年她拿出毕生积蓄50 万元,成立安徽省徐悲鸿教育基金会,以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据悉,徐静斐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世纪90 年代她还带队在大别山区开展科技扶贫,取得突出的成绩。

↑安徽省总工会、教育工会看望慰问徐静斐老师

晚年临摹父亲画作数千幅

1996 年6 月,徐静斐光荣离休。黎枫记得1997 年元月一日,她和爱人陪父母亲打车去商之都,帮母亲买笔墨纸砚。材料买回来后,母亲便投身于画画中。

“她喜欢临摹外公的画,每天早上4 点就起来画画,一直画到吃早饭,吃过饭继续画,中午休息会,又接着画。”黎枫说,母亲腿脚不好,因此哥哥专门给母亲打了一个高脚板凳,“她就站在高脚板凳上画,常常一天画七八小时。”

晚年绘画的辛苦,透支了徐静斐的身体。“她就是画画,对自己的身体一点也不在意。”黎枫说着,眼圈泛红,“母亲很难受都不讲,住院之前问她哪儿不舒服,她也都不讲。”

↑新安晚报资料图(拍摄于2011年, 徐静斐与家属和亲友们一同演唱了《雪绒花》)

这一两年,因为身体不好,徐静斐停下了画笔,她临摹父亲画作已有数千幅。“她喘得很厉害,平时很少出门。”黎寒松说,母亲在家生活简单节俭,“她早上吃点麦片,中午吃青菜豆腐,也会有一点荤,晚上吃得很少。她说,外公曾教育她,一粒饭掉在地上都要捡起来吃掉,不能浪费。”

“她画马、山水、花鸟,画得很好,很大气。”安徽农业大学书画协会副会长、画家朱沈阳曾和徐静斐共事,两家人还曾住在一个小院,“她人很好,为人正直。她不光是名人之后,还是著名教授,从不徇私,一心为学生着想,我很敬佩她。”

她学识渊博深受学生爱戴

徐静斐长期从事遗传育种教学及科研工作,教授过《遗传学》《蚕体解剖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她主持的水稻科研项目获原农牧渔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

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74 级学生、省水稻专家朱启升今年69 岁,26 日下午,他和好几名同学从各地赶来吊唁。

“徐老师对我们就像对自己小孩一样。那时我们基础比较差,遇到许多问题尤其理论课难以理解,她就举一反三,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还经常晚上辅导我们学业。”朱启升说,“徐老师在生活上也很关心我们。我们一个月餐票4 块钱,她还带我们到家里加加餐。”

“徐老师的风骨和品格,让我感动至今。她始终以一个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影响着我们,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徐老师的教导。”朱启升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原本同学们商量好,集体为徐老师敬献一个花圈,但是得知老师遗愿,他们决定遵守,“这就是我们的徐老师,一身正气,不落俗套,我们都很尊重她。”

据悉,

徐静斐遗体告别仪式

定于11 月28 日上午10 时

在合肥殡仪馆一号厅举行。

尊重其遗愿,

徐静斐的身后一切从简,

不设灵堂,不收受礼金。



徐静斐生平

徐静斐1929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8年9月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1949年1月参加第二野战军先前独立支队,1949年5月在南京军管会驻安徽大学担任联络员,1950年6月在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担任科员,1951年6月担任芜湖市人民政府秘书处机要员、秘书、副组长。1954年9月至1956年9月在安徽农学院蚕桑系学习。自1956年9月任职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蚕学会理事长。1996年6月光荣离休。



据悉,徐静斐长期从事遗传育种教学及科研工作,教授过《遗传学》、《蚕体解剖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她主持的水稻科研项目获农牧渔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10月代表全省劳动模范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86年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上世纪90年代她带队在大别山区科技扶贫,取得突出的成绩。

很多人了解徐静斐

可能是因为她是徐悲鸿的女儿。

其实,除了这个身份

徐静斐还是一名教授、一名教育者、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一名曾经奋战在一线的扶贫者……

徐教授的每一个身份都令人尊敬!

徐教授,一路走好!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