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妙招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生活妙招

手机瘾的危害大眼睛受伤睡眠变差 戒掉手机瘾的方法

来源:网络

现在一眼望去,几乎每个人都手机不离身。公交车上,路上,饭桌前,最常看到的就是人人拿着手机吧。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那么如何戒掉手机瘾呢?今天若悠网就来教大家几招。

手机瘾的危害

眼睛受伤,脊柱受罪。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儿童每天持续使用手机超过2小时,3个月后视力就可能从1.0下降到0.5。长时间低头会压迫脊椎,引起脊椎侧弯或颈脖、头部、肩膀疼痛,还容易出现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英国调查发现,18~24岁的年轻人中,有84%因为玩手机而遭受颈脖和背部疼痛。

睡眠变差,效率降低。

睡前看手机会阻碍褪黑素的生成,扰乱作息,导致睡眠质量变差,第二天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表明,工作中仅仅发一条短信,都会使失误的次数增加。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手机会让人持续处在多任务状态中,长此以往会出现注意力障碍等问题,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血压上升,心率加快。

英国专家指出,手机依赖也是一种网瘾,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英国斯旺西大学研究人员对144名年龄为18~33岁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沉迷网络会令血压上升4%,心率上升10%,导致焦虑、免疫力低下。

与社会脱节,增加孤独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调侃之言正是"低头族"的真实写照。朱廷劭指出,经常玩手机的人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接触,容易与社会脱节,孤独感倍增,不停摆弄手机还会让他人觉得缺乏诚意。特别是婴幼儿,其语言是通过模仿、家长纠正等不断强化形成的,经常玩手机容易使其语言发育迟缓,出现沟通障碍。

分散注意力,车祸率大增。

出行路上用手机最危险。研究发现,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胳膊和手像被锁住一样,走路的速度也下降了,看起来就像机器人。这时人不仅会忽略观察周围的交通状况,还不易保持身体平衡,令交通事故危险增加43%,而开车接打电话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降低37%。

手机依赖症,你有没有?

你吃饭的时候有没有玩手机?走路的时候有没有玩手机?是不是总想拿着手机上网、看电影、聊天、游戏、刷朋友圈?不管手机响没响,亮没亮,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之内,都会把它拿过来看一看?如果手机没在身边,还会感觉坐立难安?

如果这些症状你都有,表示你已经患上“手机依赖症”了。医生分析,这类人群,一旦手机没电或忘带手机,就会出现心理上,甚至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他们必须机不离手,才能获得安全感。

医生称,长期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疾病症状和心理疾病症状。身体疾病症状包括眼球胀痛、视物模糊、视疲劳、眼干、眼涩;颈部疼痛、肩僵脖痛、手指发麻、腰酸背痛;焦躁不安、睡眠不稳、失眠、情绪低沉、无精打采、暴躁易怒等。

如何戒掉手机瘾?

1、减少手机作为工作工具的时间

如果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与其为了“秒回”那些不紧急的信息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注意力,还不如关闭微信、微博的新消息提醒。工作时,用QQ及邮件,无需守着手机。男女朋友聊天或者与朋友插科打诨的闲聊,在休息的时间集中回复。

2、微信消息打开免打扰功能

很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断,还不时有土豪发红包。不断查看群消息,抢个几毛几分的红包只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建议对所拥有的群进行一次精简整理,将非工作群打开“消息免打扰”。关注的公众号内容,在闲暇时间翻看一下推送,好的文章收藏起来反复看。

3、刷朋友圈不如约见面

每天不刷朋友圈,生怕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假如真的关心某位朋友的近况,那就偶尔专门点开他的朋友圈查看一下就好,但更好的方式是约出来聚一聚,更能增进感情。

4、学会给自己断网

在需要专注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里,建议大家给自己断网,手机也要打开免打扰功能(可将几个重要电话列入白名单)。放下手机,和爸妈聊聊家常,与伴侣一起做饭、散步,与孩子一起读书、玩游戏。面对面地与所爱的人沟通和交流,这才是真正幸福美好的事情。

5、删掉不常用的软件

删除一些不常用的应用,很多购物、旅行、理财、游戏、微信、QQ等APP太多,会影响手机的运行速度。对于推送信息,如果对我们没有用处,那就是干扰,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屏蔽或者取消关注。

6、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

睡前和早上醒来,是手机依赖症最容易病发的时段,所以要特别提醒大家,在这两个时段,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